《營疆》海鹽中藥熱敷包歷史典故

《營疆》海鹽中藥熱敷包歷史典故

  “熨” 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即用布包裹炒熱的藥物,藉助藥性及溫暖作用,直接作用於患處或有關部位,使氣血通暢,以達到治病或緩解病痛的作用,通俗地講就是現代醫學上的熱敷。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營疆》海鹽中藥熱敷包歷史典故,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營疆》海鹽中藥熱敷包歷史典故

  扁鵲(前407年—前310年),戰國時著名醫學家。姓秦,名緩,字越人,號盧醫,世人尊稱他為扁鵲,善用“針石”、“服湯”、“熨”等治病。由於醫術高超,時人借用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公元前361年,扁鵲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當地百姓很重視婦女,所以他便做帶下醫(婦科醫生)。扁鵲深悉帶下之症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巧施妙手為婦女治療病痛。但禮法和民俗限制,只能對患病婦女採取針石湯藥治療,對因寒症帶來的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風溼疼痛等帶下症,不便施以熨法治療。由於時代條件和民俗風情所限,扁鵲一時陷入困惑。

  公元前357年,扁鵲到達齊國的都城臨淄(今山東臨淄縣)。至齊後,扁鵲既震撼於齊國的富饒與強大,又深感百姓疾病纏身之苦。齊國臨海,空氣溼重,寒氣入體,百姓多風溼之症。緩解風溼病痛的簡便方法是持續熱敷,扁鵲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熨法,但一時不得其法。

  齊國富強的一個原因得益於發達的海鹽業,是天下海鹽的最大集散地,臨淄更是齊國海鹽集散的中心。一日,扁鵲遊覽臨淄繁華的坊市,忽見一家海鹽商鋪的夥計正在用鍋炒鹽,非常奇怪,走過去詢問原因。夥計回答說:“溼氣入鹽,當熱炒,利儲存,減水氣,示誠於民。”熱鹽裝入麻袋,熱氣持久不散。扁鵲如醍醐灌頂,欣喜若狂,大呼:“熨法得矣!”

  扁鵲終於找到了後世被命名為海鹽熱敷的熨法,透過改良,在海鹽中加入治療風溼病痛的藥物,共同炒熱,以麻布袋裹之,置之患處,實現了病灶部位的持續熱敷。齊國之民亦因此得益。同時,海鹽熱敷法的出現,困擾扁鵲多時的婦女帶下之症治療存在的困難也迎刃而解。

  田齊桓公(田午)召扁鵲入宮問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扁鵲見蔡桓公。桓公諱疾忌醫,不肯承認自己疾病在身,三十五天後,病入骨髓,“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鵲逃離臨淄後,於公元前354年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公元前350年,到達秦國的都城咸陽,以後又回大梁。大約於公元前317年,又到達周都洛陽( 河南洛陽),聽說當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為“耳目痺醫” (耳聾眼花四肢痺痛),用海鹽熱敷法疏通經脈,解決了諸多老年病症。

  公元前310年,扁鵲再度來到咸陽,因咸陽的百姓很愛小兒,所以他就做了“小兒醫”,用高超的醫術,結合海鹽熱敷法治療小兒風寒、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症,受到咸陽百姓的愛戴。

  同年,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勇武好戰,喜好跟人比角力。秦武王與武士們比賽,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的藥,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很快治好了武王的傷痛。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扁鵲及其弟子不辭艱辛,行程四千餘里,周遊列國,濟世救人。他“隨俗為變”,到邯鄲時,聞知當地人尊重婦女,就做治婦女病的醫生;到洛陽時,聞知周人敬愛老人,就做專治耳聾眼花四肢痺痛的醫生;到了咸陽,聞知秦人喜愛孩子,就做治小孩疾病的醫生。他隨著各地的習俗來變化自己的醫治範圍,成為醫、藥、技非常全面的“全科醫生”,受到後世醫者的無比尊重。

  “熨” 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即用布包裹炒熱的藥物,藉助藥性及溫暖作用,直接作用於患處或有關部位,使氣血通暢,以達到治病或緩解病痛的作用,通俗地講就是現代醫學上的熱敷。

  又方:治陰證傷寒,腹痛吐利,唇青面黑,身背強,四肢冷,脈沉細,咽喉不利。

  上用滄鹽一斤,炒焦大熱,布絹二重作囊,包裹盛之。熨陰臍間,亦同蔥熨法。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