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拼音]:biaozhi fangliu

[英文]:tagging

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一種方法。將天然水域中捕獲的魚類做上標記後放回原水域,重新捕獲時可據以研究魚類的洄游、分佈、生長和資源等狀況。通常重捕標誌魚後,應根據標誌放流記錄和重捕記錄,繪製魚類標誌放流和重捕的分佈圖,以推測魚類遊動的方向、路線、範圍和速度;如進一步結合魚體長度、重量和年齡資料,則可研究魚類的生長和死亡規律,以及檢驗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據魚類標誌放流的結果還可估算魚類種群數量變動。

標誌放流在17世紀已開始採用,除經濟魚類外,還用於蟹類、蝦類、貝類和鯨等各種水產動物。

方法

主要有作標記法和加標法兩類。作標記法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魚體的原有器官做上標記,如全部或部分地切除魚鰭。此法簡便又快,適用於幼魚。缺點是切除的魚鰭在很多情況下會繼續再生。因此,切鰭法通常僅用於脂鰭完全不能再生的鮭。現代大多采用加標法,即把特別的標誌物附加在魚體上。標誌物上一般應註明標誌單位、日期等。具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體外標誌法

最廣泛使用的是將標誌牌系掛於魚體表面。體外標誌牌種類繁多,目前普遍使用的型別有:

(1)靜水力學標牌,管內藏有字條,紮在魚體背部;

(2)彼得遜標牌,似小鈕釦狀的圓牌,成對地系在體背兩側;

(3)環形標牌,紮在尾柄部位;

(4)倒鉤標牌。前兩種標牌一般都用彩色塑料製成,易被發現,不腐蝕,保留時間長;後兩種標牌常用銀、鎳或鋁製成。對於大型、凶猛、體滑、不易操作的魚類,採用磺酸間氨基苯甲酸和季戊醇等麻醉劑,以保證標誌工作的順利進行。標誌牌對魚的行動有影響,易被漁網掛住、被敵害發現和追擊。

此外還可使用染色法和烙印法對魚體外部進行標誌。染色法是將無害的生物染料注射入魚體皮下,使魚皮顯出明顯花紋,並可保持數月至數年。對鰻鱺的標誌曾採用此法。烙印法是把裝滿丙酮與乾冰冷液 (-78℃)或液氮(-96℃)的金屬管緊壓在魚體上1~2秒,使之產生“冷傷”痕跡,一般可保持幾個月。

體內標誌法

將標誌物置於魚體內的方法。體內標牌一般用磁性傳導率較大的銀、鎳、不鏽鋼皮或鍍鎳鐵皮製成,以便標誌魚重捕時容易通過電磁感應器加以發現。

示蹤原子標誌法

以放射週期較長(1~2年)而又對魚類機體無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磷、鋅、鈣的同位素),通過混入餌料使魚食用,或將魚投入含有同位素的特製魚池中,使魚體帶有同位素。當標誌魚被重捕後用同位素檢驗器檢取。此外,英、美等國還採用在魚類、海獸的體內或體外安置微型超聲波、無線電發射機的方法,駕船以聲納或無線電接收機進行跟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