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系統

[拼音]:mu'er

[英文]:Auricularia auricula

一種食用菌。真菌門擔子菌綱木耳目 (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屬。又名黑木耳。中國常見的除黑木耳外,還有褐黃木耳 (A.fuscosuc-cinca)、毛木耳(A.polytricha)和皺木耳(A.delicata)3個種。

木耳用作食品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用木耳做菜的技術;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它的藥用價值。中國是木耳的主要生產國,產區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北、黑龍江等地。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也有生產。

形態

木耳的營養器官菌絲體無色透明。繁殖器官子實體可供食用,為富彈性的膠質,單生、聚生或簇生,耳狀或貝殼狀;新鮮時黃褐到紅褐色,干時黃褐色、橄欖色到近黑色;無柄或略有柄。耳片剖面中間無髓層;背面為毛層,密生無色短毛;腹面為子實層,表面光滑,厚約150微米;潮溼時紅褐或近咖啡色,著生圓柱形擔子;其上著生4個臘腸形擔孢子。

生理特性和栽培

木耳是腐生性真菌。人工栽培時靠培養基質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為碳源,蛋白質等各種含氮物質為氮源生長。一般用栓皮櫟、麻櫟、蒙古櫟等枝幹作培養材料,在上面打眼並接入菌種,進行段木栽培;也可利用木屑、棉子殼等為袋料進行生產。優良的菌種和合適的培養基質是決定木耳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菌絲體生長的溫度範圍為5~35℃,最適溫度為22~28℃。子實體發生的溫度範圍為16~32℃,適溫為20~28℃。經常保持耳場空氣流通,可促進木耳的生長髮育和避免黴菌、嫌氣性雜菌蔓延。菌絲體的生長完全不需光線;但光線對子實體的發生卻必不可少。木耳喜溼潤環境。小耳發生時要供水充足,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95%時生長髮育快、耳片大、耳肉厚;低於80%會影響產量和質量。

用途

木耳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0%,且富含鈣、磷、鉀、鐵等礦物質。除作蔬菜食用外,中國醫藥學認為具有益氣強身、補血鎮靜等功效。木耳所含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有清潔腸胃的作用,是紡織及礦山工人的保健食品。

參考文章

木耳“牛皮包”病菌防治技術牛黑木耳葡萄園稻草瓶栽法果樹園藝地栽黑木耳生產時間緊迫時怎麼辦食用菌袋栽黑木耳爛棒原因及對應措施食用菌黑木耳露地袋栽技術食用菌怎樣使用玉米芯栽黑木耳食用菌黑木耳園田化高產栽培技術(上)食用菌南方地黑木耳袋料栽培技術食用菌黑木耳的栽培技術之上堆發菌食用菌袋料黑木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