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畜疾病

[拼音]:zhengzhi(linmu)

[英文]:pruning of forest

人為地除去樹冠下部枯枝和部分活枝的技術。又稱修枝。森林撫育措施之一。在自然條件下,林木的下部枝條隨年齡的增長逐漸地枯死脫落,這種現象稱自然整枝。自然整枝常不能滿足人們對木材質量的要求,而要輔以人工整枝。其目的為:

(1)消滅木材的死節(被樹幹組織包圍的死枝),減少活節(由活的枝條形成),增加晚材率,提高原木和成材的等級;

(2)增大木材的生長量,促進林分優質、速生、豐產;

(3)減少森林火災和病蟲害;

(4)改善林內環境條件,方便交通及其他營林工作;

(5)提供燃料、飼料和肥料,增加林業收益。整枝分為幹修和綠修。前者去掉樹幹下部的枯枝,後者去掉部分活枝。此外摘芽也是整枝的一種形式。

技術和方法

因林業經營的目的,集約的強度,林分、樹木的特點而有所不同。主要內容包括:

(1)林分、林木的選擇。通常在交通方便,靠近居民點且經營集約度高、立地條件好並有較高價值的林分中進行。對邊遠地區、交通不便、地位級低的林分,常依賴於自然整枝。在一個林分內,又主要施行於生長旺盛、幹形良好、能形成良材並能保留到主伐時方進行採伐的林木。對幹形彎曲、有疵傷並在間伐中行將砍去的則不予整枝,以節約人力物力,並保持林間適當蔽蔭,抑制某些樹種不定芽的滋生,減輕某些薄皮林木受日灼之害。

(2)整枝季節。以晚秋林木停止生長後和早春林木樹液流動前進行最好。此時伐除活枝,養分損失少,病蟲害輕,木材變腐變色少,切口易癒合。冬季嚴寒地區在晚秋整枝,切口長期暴露,易出現乾裂、凍裂,延緩傷口癒合。某些萌芽力強的樹種如刺槐,在夏季整枝可抑制大量萌芽。

(3)整枝開始年齡和間隔期。一般以林分鬱閉、樹冠下出現枯枝時作為整枝年齡開始的標誌。在立地條件好、林木生長快的地區,以及少林和經濟條件好的地區,整枝的開始時間宜早,反之宜遲。兩次整枝中間相隔的年限稱間隔期。大多數針葉樹在第 1次整枝後又出現1~2輪死枝時進行第2次整枝。闊葉樹間隔期宜短,一般為2~3年。

(4)整枝的高度(淨幹高度)和強度。通常造紙、火柴棒、膠合板用材的高度為4~5米,鋸材原木為6.5~7米,造船用材為6~9米,特殊用材為10~13米。整枝強度以整枝高度與樹高之比或用樹冠的長度與樹高之比(冠高比)為指標,可分為強、中、弱 3級。弱度整枝是修去樹高1/3以下的枝條,中度整枝修去樹高1/2以下的枝條,強度整枝修去樹高1/2~2/3以下的枝條。一般陰性樹種和常綠樹種保留的冠高比宜大;陽性樹種、落葉闊葉樹種和速生樹種宜小。冠高比常隨樹木的年齡而減小。立地條件好、樹冠發育良好和生長健壯的整枝強度可大,反之可小。據研究,一次伐除活枝過多,會縮小樹冠面積,降低樹高和直徑的生長。高生長的減退,意味著被整枝的林木在林內競爭中將逐漸被鄰近未整枝或輕度整枝的林木壓倒,所以高生長可視為修除活枝強度的標準。直徑生長下降,將延緩修枝傷口的癒合和淨幹增長的速度。為取得良好效果,整枝切口應平滑、不開裂並防止剝皮,以減少病蟲害的感染和侵襲。

傷口癒合

整枝的枝痕或傷口(切口)癒合的快慢,與樹種、切口位置、立地條件、樹木的生活力、樹枝大小和蔽蔭情況有密切關係。通常速生樹種的傷口癒合較快;闊葉樹種比針葉樹種快;切除活枝的位置越接近上部生長旺盛的枝條,其傷口癒合越快;切除活枝的部位越向下則癒合越慢;立地條件好、生長力強的林木,其切口癒合越快;粗枝的切口癒合較慢,因此對整枝枝條的粗度要有規定。適當庇廕,能減少蒸騰蒸發作用,對傷口癒合有良好的影響。

一個整枝枝痕(切口)斷面的癒合速度也不同。兩側組織的增長最快,上面次之,下面最慢。這是因為樹幹直徑生長對切口側面壓力不斷增大,而對切口上、下緣的壓力不變;切口兩側的形成層組織是縱向切開,而切口上、下緣的形成層組織是橫向切開。因此側面形成層細胞所受的刺激大於上、下緣,營養物質容易流到切口側面,促使癒合組織較快形成。這樣就由於切口周圍癒合速度的不同而形成了癒合傷口的多種形態。最常見的是縫形或環形(見圖)。

摘芽

摘去目的樹種或林木梢頭的側芽或切除嫩枝,以保證生產無節乾材。技術簡單易行,傷口易於癒合,且不消耗養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主幹的生長。但摘芽效果因樹種不同而異。針葉樹種具有單軸分枝特性,主梢生長旺盛,摘去側芽常能促進主幹生長。而多數闊葉樹種,具有合軸分枝和假二歧分枝特性,主梢生長力弱,摘芽對控制側枝、促進主枝生長更為重要。摘芽宜選立地條件好的林分和生長旺盛的林木,摘芽時期宜在幼芽開始萌動之前,最遲也須在側枝基部木質化前進行,以儘量減少養分消耗、節約勞力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