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

[拼音]:senlin jiegou

[英文]:structure of forest

森林植物組成的空間、時間和生活型排列。空間排列稱為空間結構;時間排列稱為年齡結構;生活型排列稱為層片結構。研究森林結構對深入瞭解各種森林植物與環境的關係,以及森林的生長髮育和更新、演替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並可為制訂科學的經營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效益提供理論依據。

空間結構

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

林木在地面上的分佈狀態和格局。不同植物都有它特有的分佈格局和鑲嵌特性,除環境因素外,還與植物本身的生態學、生物學特性,特別是與種的繁殖、遷移特性和競爭能力等有關。分佈格局有規則分佈、團狀分佈和隨機分佈等。人工林大部屬規則分佈。

林業上常用的鬱閉度、 疏密度和密度等數量指標,是從不同角度反映林分的水平結構狀態。鬱閉度指林冠的閉鎖程度,是林冠垂直投影面積和林地總面積之比值,用十分數表示。林地全為樹冠投影遮蔽時,鬱閉度為1.0;樹冠投影面積佔林地總面積的80%時則為0.8;以此類推。生產上常把鬱閉度分成幾個等級,1.0~0.9為高度鬱閉;0.8~0.7為中度鬱閉;0.6~0.5為弱度鬱閉;0.4 ~0.3為極弱度鬱閉;0.3以下則稱為疏林。森林疏密度指森林對空間的利用程度,單位面積上現實林分內林木胸高斷面積總和與相同條件下的標準林分(相同樹種生產力最高的林分)的胸高斷面積總和之比,用十分數表示。數字越大,即利用空間越充分;反之則越不充分。森林密度是單位面積上的林木株數。

垂直結構

森林植物地上同化器官(枝、葉)在空中的排列成層現象。在發育完整的森林中,一般可分為喬木、灌木、草本和苔蘚地衣4個基本層次,每層又可按高度分為若干個亞層。喬木層是森林中最主要的層次,它的層次結構又稱為林相。森林按林相可分為單層林、復層林和連層林。喬木層僅有1層的為單層林,如大多數人工林、杉木、毛竹、油松、落葉松林等。喬木層分 2個或2個以上亞層的為復層林。喬木層有3、4個亞層,甚至垂直鬱閉,難以分層的為連層林,如熱帶雨林。復層林中株數最多、鬱閉度最大的喬木層稱為主林冠層,它對林中各層的生態影響較大;其餘的亞層稱為次林冠層。森林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也排列成層,一般情況下根系分佈常與地上部分的層次相對應。喬木根系分佈最深,灌木次之,草本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上層,苔蘚地衣僅在土壤表層。這種成層現象主要由各種森林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所決定,但土壤理化性質特別是水分和養分的狀況也有影響。垂直結構是林內植物適應不同生態梯度的結果,它使群落更能充分利用其自然環境條件。在林業生產中配置並保持最合理的空間結構,可以充分利用生態環境,發揮最大的生產和生態效益。

年齡結構

指組成林分的主要樹種在年齡階段上的排列分配。是林分樹木出生率和死亡率動態平衡的綜合表現。用圖形來表示種群年齡結構可以判別其種群的發展趨勢。如圖中左方的基部寬,表示幼齡植株百分率高,種群正在增長髮展中;(圖中部)表示各齡樹木數量從幼齡到老齡成比例減少,種群處於穩定狀態;(圖右方)表示幼齡植株百分率低,種群處於老化、衰退過程中。

林業生產上以齡級來表示樹木種群的年齡階段。習慣上針葉樹如雲杉、臭冷杉、落葉松、紅松以及實生硬闊葉樹如櫟類、水曲柳、核桃楸、苦櫧、栲樹等以20年為一個齡級;硬闊葉樹中的萌生林以及軟闊葉樹如楊樹、樺樹、椴樹等以10年為一個齡級;速生樹種如泡桐、萌生杉木以5年為一個齡級;無性更新的毛竹林以2年為一個齡級。按樹木年齡差異狀況可把森林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木年齡完全相同稱為絕對同齡林,差異不超過一個齡級的稱為相對同齡林,林內林木年齡相差超過一個齡級以上的稱為異齡林。

林分的年齡結構取決於樹種的生物特性、生態習性、立地條件及森林發生的歷史過程。由於混交林各樹種的耐蔭性及更新能力不同,樹齡差異大,大多是異齡林。純林中,耐蔭樹種具有強大天然更新能力,所組成的林分也多為異齡林,如中國高山地帶的雲杉、冷杉林,溫帶的紅松林,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陽性樹種所組成的林分多為同齡林,但在森林演替過程中常有耐蔭樹種或中等耐蔭樹種入侵和更替,最後又形成異齡林。可見天然林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以異齡林為主,穩定性大;而同齡林往往處於過渡階段,穩定性小。人工林多為同齡林,但在人為控制下,也可保持較大的穩定性。同齡林的發育過程可明顯地分為幾個階段:即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異齡林則同時具有幾個階段的林木。所以同齡林和異齡林按照胸徑及年齡的株數分佈格局是不同的。

層片結構

森林群落內生活型(植物適應外界環境而形成的植物形態)相同,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相似的植物組成的塊片,是森林植物群落層片結構的單位。植物生活型一般採用丹麥植物學家C.朗凱厄的劃分法,按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將植物分為 5類: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隱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每類還可細分:如高位芽植物按離地面高度又可分為大高位芽植物(30米以上)、中高位芽植物 (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矮高位芽植物(2米以下)等4類。然後再分別歸併為常綠或落葉、針葉或闊葉、裸芽或被芽等。層片和層次有一定關係,但卻有不同的概念。層次強調植物體的高度,反映形態上的結構;而層片強調生活型,反映生態上的結構。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混交林,由樟科、殼鬥科、茶科和木蘭科等樹種組成,按生活型較大單位劃分,這些樹種同屬於大高位芽植物層片,也是同屬一個喬林層;而按生活型劃分較細時,上述樹種則分別屬於常綠和落葉闊葉喬木兩個層片。灌木層屬於小高位芽植物層片。

此外,森林植物群落還在一年內隨季節更替而發生週期性變化,稱為群落季相,並形成森林植物的季相層片。如溫帶落葉闊葉林,早春林地光照比較充足,地面植物迅速生長而形成早春植物層片;入夏以後林冠鬱閉,早春植物層片逐漸消失而出現另一種林下植物層片。這種季相變化,也稱為群落在時間上的成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