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館

[拼音]:shuiziyuan kaifa liyong

[英文]: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興建蓄水、引水和提水等水利工程設施,控制和調節水資源,以滿足人類社會各個部門的用水需要。用水分為耗損性用水和非耗損性用水兩大類,前者如農業灌溉、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將水從河流、水庫、湖泊中引至用水地點,消耗和汙染大量的水;後者如水力發電、水運交通、淡水養殖和環境水利等,只要求水體有一定的流量和水位,消耗的水量很少。

開發利用的方式

因地貌、地質、水源條件不同而異。山丘區地面蓄水和自流引水的條件較好,一般修建水庫、渠道,引用河川徑流;有時也修建揚水站為區域性高地抽水。平原區地下水儲存條件較好,則以開鑿水井開採地下水為主;也有修建平原水庫和水閘攔蓄部分洪水。水網圩區水源豐富,則多修建機電排灌站,雨季排水,旱季灌溉。對大、中河流,則常在峽谷地段修堤築庫,調節徑流集中落差,以防洪興利。

發展過程

一個流域(或地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以需定供的自取階段。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初期,流域內用水量很少,用水戶可以按照需要隨意取用,不會發生爭水矛盾,水利工程多為單目標開發。

(2)以供定需的管水階段。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流域內用水量接近或超過可能控制利用的水量,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爭水現象不斷髮生,各用水戶隨意取用已不可能。此時必須對流域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和多目標開發,做到一庫多能,一水多用,計劃供水,科學用水。

(3)跨流域調水階段。流域內用水量大大超過水資源可利用量,即使合理開發當地水資源和節約用水,也不能滿足流域內各部門用水的需要,此時便考慮把多水流域的水調至缺水流域,實行多流域水資源的統一開發和調配。由於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勻,且與人口、耕地的分佈不相適應,無論多水或少水的國家,都有缺水地區,因而跨流域調水工程相繼興建。大規模跨流域調水是一項複雜的改造大自然的工程,在實施之前,要從經濟效益、技術難度、生態平衡、社會效益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

開發利用概況

根據1977年聯合國水會議檔案估計,世界各國到1973年止共修建了 10000多座大型水庫,總庫容超過 5萬億立方米,其中庫容大於50億立方米的水庫有140多座,總蓄水量約4.3萬億立方米。1975年全世界農業用水2.1萬億立方米,工業用水6300億立方米,城市給水1500億立方米,水庫蒸發1100億立方米;總計用水量(包括水庫蒸發)接近 3萬億立方米,約佔全球河川徑流量的 6.4%。1975年總用水量與1900年相比增加了6.2倍,其中農業用水增加5倍,工業用水增加20倍,城市給水增加 6.5倍。預計到2000年時,全世界總用水量可達 6萬億立方米左右。中國到80年代初已修建大、中、小型水庫86000座,總庫容4200億立方米;機電排灌工程總抽水能力5790萬千瓦。在中國北方地區修建機井 241萬眼;建成水閘24910座,萬畝以上的灌區5288處;發展水電裝機2000多萬千瓦。根據1979年資料估算,不包括水力發電用水在內,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約4770億立方米。

開發利用中的問題

隨著工農業生產和城市建設的發展,用水量不斷增加,將產生一些重大的水資源問題:供水不足而造成水荒、耗損性用水與非耗損性用水矛盾、不同用水戶的爭水、地下水超採和水質汙染等。因此,未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能單純修建水利工程、調節水量,而要從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多方面考慮,必須:

(1)在查明供需現狀的基礎上,預測不同發展階段的供水和需水數量,提出供需不平衡的可能解決途徑,探索最優的解決方案。

(2)地表水和地下水統一開發、聯合排程,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地面取水建築物和地下取水建築物的重疊和失效。

(3)水量和水質同時控制。在制定供水規劃考慮水量的同時,規定汙水排放標準,要有明確的水源保護措施。

(4)開源與節流並重。當開源潛力不大或者工程投資很高時,節約用水則是緩和供需矛盾的主要出路。節水措施包括迴圈用水、定量供水、調整水費制度、改革工藝流程和宣傳教育等。從長遠利益考慮,推行節水型社會,乃是解決城市水源不足和減少汙水排放量的重要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