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
[拼音]:haishou
[英文]:sea mammal
又稱海洋哺乳動物,主要包括哺乳綱中鯨目、鰭腳目、海牛目以及食肉目的海獺等種類,是重要的水產經濟動物。
簡史
對海獸的獵捕歷史悠久,其中以捕鯨起源最早(公元9世紀以前)、 規模最大。對鰭腳類的大規模獵捕始於18世紀的北半球。1786~1835年俄國在北太平洋獵捕了約200萬頭海狗;1867年美國大量獵捕北太平洋的海狗、海豹、毛皮海獅等,使資源遭到破壞。在南半球,英國和美國等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先後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非西海岸、智利沿岸、南設得蘭群島等地大量獵捕毛皮海獅。南設得蘭群島18世紀時還建有象形海豹煉油業,至1878年該島附近的象形海豹已被捕絕。白令海的海象由於各國競捕,資源量也急劇減少。但南極水域有些鰭腳類目前尚未廣泛開發。
分類和形態
海獸中除個體最大、經濟價值最高的鯨目動物(見鯨、海豚)外,還有下述重要種類。
鰭腳目(Pinnipedia)
為半水棲動物。全身被短毛皮,頭圓,頸部不明顯,眼相對大而圓,鼻孔在眼前方,耳在眼後方位,外耳殼多數退化。口較大,周圍有觸毛。四肢均演變成鰭狀,趾間有蹼相連。尾較小,上下扁平,夾於兩後肢之間。上下頜均有齒。有海獅科(Otariidae)、海象科(Odobenidae)和海豹科(Phocidae)等 3科共40餘種。
海獅科有北海獅 (Eumetopias jubata)、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南美毛皮海獅 (Arctocephalusaustralis)、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等10餘種。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成體長約3.1米,重達1噸左右;雌性較小。吻略細長; 具外耳殼,長達50毫米;雄獸頸部有鬃狀長毛,全身被粗毛,呈黃褐色;前肢較後肢長,後肢自腳髁處能朝前彎曲;爪發達,在陸上可行走。海狗成體體長雄性約2.5米,雌性約1.5米。吻短,外耳殼比海獅小。四肢短,可彎向前方,用於步行。尾極小。體被粗毛和短絨毛;四肢表面毛極少,內面裸露。體背部深棕色,腹部色淡。幼體黑色。
海象科僅海象(Odobenus rosmarus)一種。 體粗壯,雄性成體長3.6~3.8米, 雌性成體長約3米。頭部較小,吻端鈍,上脣有粗觸毛,眼小,無外耳殼。體被短粗毛,至老年脫落,面板厚而多皺。背部灰褐色,老年為棕灰色。後肢能彎向前方,用以爬行。初生齒34顆,至成體減少;雄體上頜有1對很大的獠牙,長者可達1米,斜向下延伸;雌體齒較小。
海豹科約有10餘種,中國主要產斑海豹(Phoca largha),體長1.5~2米。頭圓,吻寬而短,有稀疏觸毛,四肢完全被毛,爪尖細;尾短小;體被絨毛。成體藍灰色或黑灰色,間有許多藍黑色或黑褐色斑點。腹面色淡。初生仔獸體被白色厚絨毛,離乳前乳毛蛻變為成體顏色。
南象形海豹(Mirounga leonina)是鰭腳目中最大的動物,雄性成體長可達 6.5米,體重約3600千克;雌性成體長僅3.5米,體肥胖,胸部寬,但軀體較柔軟,能向後彎曲。鰭肢靠近後部,能撐起身體。雄獸的鼻子呈長雞冠狀,長達40釐米;幼體黑棕色,成體黃褐色間灰色。
海牛目(Sirenia)
體形頗似鯨。面板很厚,被短而稀疏的剛毛。頭部較小,前端呈截形,吻短,有很多觸毛;無外耳殼。無背鰭;前肢鰭狀,後肢退化;尾鰭扁平而寬大。無陰囊。乳頭一對位於鰭肢後基部。本目共有3科,其中大海牛科(Hydrodamalidae)原分佈於白令海峽近岸水域,體長可達10米,在18世紀即被捕絕,現僅存2科,海牛科(Trichechidae)的尾鰭呈鏟形。儒艮科(Dugongidae)只儒艮(Dugong dugon)1種,體長可達3米,胸鰭卵圓形,尾鰭寬廣呈新月形,背部蒼灰色,腹部灰色,雄體兩顆門齒呈獠牙狀。
海獺(Enchydra lutris)
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中唯一棲息于海洋的種,也是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雄性成體體長可達1.5米,雌體小。形似鼬鼠,體細長。頭小;具小耳殼;上吻端有觸毛。四肢短,後肢呈鰭狀。身被剛毛和緻密絨毛。體呈淡黃色或黑褐色。
資源分佈
海獸類分佈在南北兩極到接近赤道的世界各海洋中,以北大西洋北部、北太平洋北部、北冰洋和瀕臨南極的水域佔優勢。海獅類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北部和南極水域。北海獅的繁殖場在白令海和堪察加沿岸島嶼上。毛皮海獅大部棲息於南半球,以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南部較多,有些分佈在南極的許多島嶼上,有些在南美沿岸,只有一種分佈於北太平洋。海狗分佈於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繁殖場集中在白令海的普里比洛夫群島、科曼多爾群島及海豹島上。南半球的海豹資源遠比北半球多。分佈於北半球的主要有斑海豹屬。分佈於南半球的種類在南極大陸周圍的島嶼和浮冰帶主要有威德爾海豹(Leptonychotes weddelli)和羅斯海豹 (Ommatophoca rossi), 而以豹形海豹(Hydnurga leptonyx) 分佈最廣,食蟹海豹(Lobodon carcinophagus)則是在南極資源數量最多的1種。 南象形海豹分佈於南喬治亞島、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及南極附近的島嶼上。海牛主要分佈在大西洋的熱帶水域。儒艮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島嶼和沿海。海獺僅分佈於北太平洋,其中阿留申群島周圍水域最多。
資源保護
海獸的脂肪層厚而含脂量高,可供食用、提煉多種油脂化學工業用品以及用做潤滑油。肉可食用,海牛肉尤為鮮美。骨可提煉骨油、製成骨粉肥料。內臟可製作腸衣和提取藥品,如海豹和海狗的生殖器(又稱海狗腎或海狗臍)是著名的藥材。皮可製革,特別是毛皮海獅、幼海豹、海狗的毛皮十分珍貴。海象牙齒可製作雕刻工藝品。海獅、海狗、海豹等多種海獸經馴養可成為觀賞動物。
二三百年來海獸遭到過度獵捕,許多種的資源量劇降,有些種已瀕臨滅絕。因此有關國家曾採取了保護措施,使南佐治亞島附近的毛皮海獅和象形海豹、北太平洋的毛皮海獅和海獺、南非的毛皮海獅等的資源開始或已經得到恢復。為了保護南極海豹資源,對各種海豹特別是毛皮海獅,繼續實行有管理的開發,對海牛和儒艮各國都嚴禁獵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