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規劃(中國)
[拼音]:juhua
[英文]:Dendranthema morifolium
菊科(Compositae)菊屬多年生草本。原產中國。古名鞠。花色豐富多采,姿容飄逸,自古即受人喜愛,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也是世界著名花卉。
概況
中國東周時期古籍中已有黃花野菊的記載。東晉詩人陶淵明愛菊成癖,尤喜白色的“九華菊”,說明當時已有栽培菊的品種出現。至唐代以後,品種日益增多,栽培更為廣泛。清初《廣群芳譜》中記有品種153個。至20世紀60~80年代品種已不下數千。日本栽培的菊花很早由中國經朝鮮傳入。17世紀末荷蘭商人將菊花傳入歐洲。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利用中國和日本的優良菊花品種雜交,育成新的品種。後又從英國傳入美國,風靡世界。
形態
栽培菊是由某些黃色、白色或紫色的野生菊經種間雜交演化而來。莖多分枝,基部木質化。株高40釐米至2米。單葉互生,多卵圓形,長5~15釐米,邊緣具粗大鋸齒或深裂。頭狀花序,外圍為舌狀花,大小、形狀變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管瓣、畸瓣之分;中心為筒狀花,常稀少或缺如,有時長大成桂瓣。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具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構成多種多樣的品種。花序下為總苞。舌狀花多為雄性花,筒狀花為兩性花。雌蕊柱頭兩岐。瘦果。
品種分類
世界共約有萬餘品種。依花徑可分為大菊(徑6釐米以上)和小菊(6釐米以下);依花期可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為黃、白、粉、紫、橙、褐、綠以及間色和複色等。1982年中國全國菊花學術討論會議定大菊分類依據花序小花演進的順序,共分5類30型:
(1)平瓣類。包括寬頻型、荷花型、芍藥型、平盤型、翻卷型和疊球型。
(2)匙瓣類。包括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和匙球型。
(3)管瓣類。包括單管型、翎管型、疏管型、管盤形、管球型、飛舞形、松針型、絲髮型、瓔珞型、鉤環型和貫珠型。
(4)畸瓣類。包括龍爪型、毛刺型和剪絨型。
(5)桂瓣類。包括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和金桂型(見圖)。
小菊又稱滿天星菊。也可分為平瓣、匙瓣、管瓣和桂瓣等類。 (見彩圖)
日本除中國菊花系統外,還有某些獨特花型,其中以一文字菊(或稱御紋章菊)最為名貴。而歐美則風行豐滿肥碩的球型菊。
習性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喜光。適應性強,中國自華南至東北均能栽植。性耐寒。對溫度、土壤酸鹼度的要求不嚴,但以18~22℃和中性至微酸性(pH6.0~6.7)、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最適生長。種子或營養繁殖均可,而以扦插繁殖為主。中國北方多於花後剪取母株根部所生櫱芽,冬季在溫室扦插,翌春移於露地;南方則於春季剪取母株上的嫩芽扦插。嫁接多以菊花嫩芽作接穗行劈接,用黃花蒿或青蒿作砧木,於春季進行。種子繁殖主要用於培育新品種,早春播種,當年可開花。在幼苗期盆栽或露地栽植,土壤都不宜過溼。每隔2~3周施稀薄液肥一次,成株可每週施肥1次。8月上旬前苗高10~15釐米時進行摘心,可促進分枝和多開花。生長期間除去葉腋無用側芽; 9月中旬後陸續現蕾後除蕾,僅留枝頂一個健壯蕾,可使養分集中,開大花。但小菊培養則不除芽也不除蕾,以枝密花繁取勝。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等,主要害蟲有蚜蟲、紅蜘蛛、地老虎、食心蟲和線蟲等。
整形
菊花有多種整形方法:
(1)獨本菊。為單幹頂端著單花,栽培中不摘心,僅適時除去側芽和蕾。
(2)多頭菊。花頭保持 3朵以上至數十朵。大菊3~5朵的也用於品種展覽; 5朵以上的多用於花壇、花境的佈置或扎景、組字、切花等。小菊一般多作花壇、花境等用。
(3)大立菊。一株上著花數百朵至千朵以上,冠幅可達 2米以上,多選取大菊中節間長而易分枝的品種,採取劈接、分株或扦插等方法培育而成。栽培時要肥水充足,進行摘心等管理措施。常單獨佈置景區展出。
(4)塔菊。將菊花培養成直立的塔形。用小菊培育者多用本根。用大菊接成塔形菊時,砧木主莖不能截頂,隨主莖陸續生長,陸續於側枝上行劈接,使全株呈塔形。
(5)懸崖菊。用小菊培育。頂端不摘心,基部側枝則反覆摘心。先端並用長竹片誘導拱形生長,形成後寬端狹的尾狀。開花時將花盆置於高處,花枝拱瀉而下,別具風趣。
(6)造型菊。選節間較長而枝條柔軟的大菊或小菊,培養成多頭菊後,用鐵絲或細竹條編成字型或動物、建築物等形狀,將花朵排列綁紮其上,形成精美的藝術形象。
(7)盆景菊。多以小菊為材料,應用盆景製作技藝,控制水量,通過摘葉、整形或將莖纏附於乾枯樹樁上,養成老幹虯枝,古木開花形狀。
用途
菊花觀賞價值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壇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黃菊與白菊可作藥用或飲用,稱為茶菊;味甘甜的菊苗以及白菊的花瓣,可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