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合層積材

[拼音]:chitang yangyu

[英文]:pond culture

在人工修建的靜水池中從事魚類飼養,是淡水養魚的主要方式。

概況

中國公元前11世紀殷末時就有池塘養魚的記錄。 公元前5世紀的《養魚經》是世界上最早的養魚著作。漢代養鯉已十分普遍。唐代由單養鯉發展成草魚、青魚、鰱、鱅等多種魚類混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重要突破。至宋代,各地從長江中張捕上述4種魚苗進行飼養已相當發達,並已認識到這些魚類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明代出現了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和輪捕輪放等先進養魚技術的萌芽,並對魚池建造、放養的密度和魚種搭配、投餌、施肥、魚病治療等均有較詳細記載。明代中葉(15、16世紀)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在魚塘堤上栽種桑樹、果樹等,將養魚和養蠶、農作物種植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經營。1949年以來,池塘養魚逐步向養魚發達的長江、珠江三角洲以外地區發展。1958年後,中國研究成功鰱、鱅、草魚、青魚、鯪、團頭魴等主要養殖魚類的全人工繁殖技術,改變了長期依靠張捕天然魚苗供不應求的局面。此外,先進養魚經驗的普及、主要魚病的防治、配合餌料的研製和推廣,也促進了養殖面積的擴大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中國池塘養魚現無論在總產量、養殖面積或集中連片魚池平均單產方面均居世界首位。

世界池塘養魚歷史也很悠久,如中世紀中歐和西歐的修道院裡已在池塘養鯉。目前世界上進行池塘養魚的主要國家有印度、東南亞諸國、日本、蘇聯、美國等。

池塘條件

高產池面積一般10畝左右,水深2.5米左右。因高產池內浮游生物和懸浮有機物豐富,光合有效輻射一般很少能透射到0.5米以下水層,應進行機械增氧或加註溶氧量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層水的溶氧條件,提高放養量和產量。池塘土質一般為砂質壤土。水質要求微鹼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釐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放養前應清除池內過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藥物殺滅病蟲害。

飼養技術

中國池塘養魚的整個生產過程大致分為:主要用人工方法繁殖魚苗(見魚類人工繁殖)、魚苗魚種培育(見魚類苗種培育)和食用魚養殖3個主要階段。

放養魚種的規格要根據不同魚種的較佳生長階段、當地氣候條件、養殖技術水平以及產量和經濟效益等因素加以確定。中國通常採用的魚種規格為草魚100~500克、青魚500~800克、鰱50~300克、鱅50~500克、鯪15~50克、鯉15~50克、鯿或魴15~50克、鯽15克左右。養殖技術的要點如下。

混養和密養

即在同一池塘裡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這是中國池塘養魚技術的核心。鰱、鱅生活在水體上層,草魚、團頭魴生活在水體中、下層,青魚、鯪、鯉、鯽、非鯽等生活在水體底層。將這些不同種類的魚混養在同一池塘中時,與單養一種魚類比較,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單位面積的放養量,而且由於各種魚類需要的餌料種類不一,還能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種餌料資源,產生互利關係。如青魚和鯉食螺、蜆等底棲動物;草魚和團頭魴食草,但對纖維素的消化能力很差,糞便中含有大量未經消化的莖、葉細胞,能起肥水作用,培養浮游生物和提供豐富的懸浮有機物;鰱、鱅則以浮游生物為食。若將這些魚類混養,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餌料資源,又防止了水的富營養化。此外,鯉、鯽、鯪、非鯽均有取食殘屑物質的特點,它們在覓食時翻動塘泥,可加速有機物質的分解,改善池塘生產條件。混養中各種魚之間也有爭食、擠佔生活空間等矛盾,通常可採用控制某些魚類的放養量、對某些魚類提早收穫、放養規格不同的魚種等方法來加以避免或緩和。將同一種類不同規格的魚進行混養,可在生產食用魚的同時生產大規格魚種,從而減少了培育魚種的池塘,擴大了食用魚的飼養面積。在合理的密度範圍內,只要水溫適宜、水質良好、混養魚類的比例和放養魚種的規格適當、餌料質優充足、飼養管理細緻,則放養密度越大,產量越高。

中國各地因氣候、所養魚種、餌料資源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多種混養型別。最普遍的是以鰱、鱅為主和以草魚、鰱為主的型別,其次是以鱅、鯪、草魚為主的型別,多見於珠江三角洲;青魚、草魚並重和以青魚為主的混養型別多見於太湖地區;華北、東北、西北各省則多以鯉為主。

輪捕輪放

即一次放足魚種,飼養一個時期後,分批捕出其中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再適當補放魚種。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池塘單位水體始終保持適宜的密度,避免放養初期因魚種較小而使水體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養殖後期因魚長大、生活空間相對減少而使魚類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可取得較高的單位面積產量。

日常管理

控制池水顏色是日常管理的主要技術之一。豆綠、茶褐等良好水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反映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矽藻及其他藻類(主要是鞭毛藻類)為優勢種群,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的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水色的控制主要靠適時適量施肥和注入新水、排出池水。餌料主要是水草、旱草和藻類,另補充投放配合餌料、油餅類、穀類和糠麩或田螺、貝類等。可根據魚的計劃產量和餌料係數,計算全年總的投餌量,然後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攝食強度、水溫等每天酌量投喂。餌料要新鮮、優質。投餌要固定地點,以便檢查魚類攝食情況。施肥目的在於培養池中作為餌料的浮游植物,其種類以有機肥為主,包括禽、畜肥和綠肥,並輔以化肥。此外,高產精養魚池內因魚類放養密度大,投餌施肥量多,容易導致溶氧量下降,對魚類生存造成威脅。如中國鯉科魚類常在黎明前後當溶氧降至 1毫克/升左右時,先在水面呼吸,稱為“浮頭”;如溶氧繼續下降至0.2~0.5毫克/升時,則開始死亡,是為“泛池”。為此須經常觀察魚池動態,及時加註新水或開動增氧機,以減輕浮頭程度和防止泛池。

綜合經營

中國有些地區還常以池塘養魚為主,與家畜、家禽飼養、養蠶、種菜等綜合經營,以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廢棄物、節約能源、維持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效益。如有著較久歷史的廣東桑基(蔗基、果基)魚塘,就是在魚池堤埂植桑(還可適當間種香蕉或蔬菜),桑葉喂蠶,蠶沙(是蠶糞、殘桑、蛻皮和死蠶屍體等的混合物)和蠶蛹養魚,魚糞肥塘,塘泥肥桑,使魚、桑、蠶都能很好生長,從而形成一個水陸相互促進的多種經營的良性迴圈人工複合生態系統。湖南的養魚、種菜、養豬結合,江蘇的養魚、養奶牛、養鴨、養豬結合,也都是綜合經營的典型(見圖),取得良好經濟效果。

參考文章

盛夏池塘養魚要“四勤”水產/漁業夏季池塘養魚的管理技術要點水產/漁業降低池塘養魚餌料係數綜合技術水產/漁業判別池塘養魚中毒與泛塘的區別水產/漁業池塘養魚缺水飼養管理水產/漁業池塘養魚後期應該重點防治“三病”水產/漁業中國池塘養魚機械化概況水產/漁業池塘養魚的混養水產/漁業池塘養魚的投飼水產/漁業“池塘養魚抗寒應急措施管理辦法”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