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科學研究院

[拼音]:fengzheng

[英文]:kite

由人牽引、靠風吹產生升力在空中飛翔的玩具。風箏在性質上是一種重於空氣的飛行器。一隻有足夠安定性的風箏靠空氣動力能在空中穩定地飛翔。風箏飛昇的原理(圖1)是:風吹在傾斜的氣動力面上,產生一向後、向上的空氣動力,地面上的牽引克服一部分向後的阻力和一部分向上的升力,餘下一部分向上的升力支援風箏的重量,使它上升;而餘下的一部分拉力則使風箏向前飛翔。

風箏的起源

人們對風箏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風箏是人類模仿飛鳥的結果,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模仿飛鳥製造的木鳶和木鵲就是風箏;有人認為風箏是人們看到樹葉在風中飄飛受到啟發而發明的;還有人認為風箏是人們看到旗幡或帆在空中飄揚受到啟發而發明的,例如古老的矩形風箏本身就很像帆,而有些旗幡不用改造就能像風箏一樣飄飛起來。中國古畫中的風箏形狀也多是長方形的“排子”風箏。源於中國的朝鮮風箏和日本風箏也大多是長方形的“排子”風箏。據考證,後兩種說法更接近實際。

關於風箏的起源,唐朝趙昕的《息燈鷂文》說漢時韓信創造風箏;而宋朝的《事物紀原》說韓信曾利用風箏測量距離。據此可以認為,中國早在漢代以前就發明了風箏。《事物紀原》也記載了南北朝時利用風箏之事。歐陽修的《新唐書·田悅傳》記載,唐德宗(742~805年)時,臨洛守將張伾利用風箏傳信,飛達百餘丈高。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陳紀一》記載,北齊天保十年(559年)有人乘風箏飛翔。

唐朝以後,風箏逐漸演變為玩具。造紙術的發展為風箏在民間普及創造了條件。風箏的樣式不斷翻新,技藝更趨成熟。

風箏與航空技術

人們從風箏得到了飛行的啟迪。製作精巧的中國風箏(圖2 )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效能。這些效能是在實踐中經過不斷試驗而達到的。事實上,這種通過試驗解決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問題,是航空技術發展初期的一個重要途徑。風箏的飛行表明,除了像飛鳥、昆蟲那種撲翼的方式以外,採用固定翼的、拉力和升力分開的方式也可以實現飛行。這對後來飛機的發明有重要的啟發作用。1804年英國的G.凱利曾用風箏作為機翼製成一架固定翼的滑翔機模型,後來又製成一架可以乘人的風箏滑翔機 (圖3),用繩牽引起飛。美國的萊特兄弟和俄國的Α.Ф.莫扎伊斯基都曾在飛機發明的初期用放風箏的方法來研究他們的飛機。

中國的筒形風箏是後來對發明雙翼機起過重要作用的盒形風箏的雛型。沙雁風箏的翅膀已經採用了弧形剖面、橢圓形翼尖和大約等於 5的展弦比。從空氣動力學的觀點看,這些都是效能較好的機翼所具有的特徵,其上的“八角”也和現代機翼上的鋸齒非常相似。 (見彩圖)

參考文章

線斷風箏造句素材陽春三月話風箏保健養生風箏的由來生物趣聞斷線風箏造句素材電視劇《風箏》經典臺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