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城市

[拼音]:suliao jiagong

[英文]:plastics processing

又稱塑料成型加工。是將合成樹脂或塑料轉化為塑料製品的各種工藝的總稱,是塑料工業中一個較大的生產部門。塑料加工一般包括塑料的配料、成型、機械加工、接合、修飾和裝配等。後四個工序是在塑料已成型為製品或半製品後進行的,又稱為塑料二次加工。

沿革

塑料加工是隨著合成樹脂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和塑料機械的發展互相促進。不少塑料加工技術,系借鑑於橡膠、金屬和陶瓷加工。塑料加工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賽璐珞誕生之後,因其易燃,只能用模壓法制成塊狀物,再經機械加工成片材,片材可用熱成型法加工。這是最早的塑料加工。澆鑄成型是隨著酚醛樹脂問世而研究成功的;注射成型始於20世紀20年代,用於加工醋酸纖維素和聚苯乙烯;30年代中期,軟聚氯乙烯擠出成型研製成功,塑料專用的單螺桿擠出機相應問世;1938年雙螺桿擠出機也投入生產。40年代初,製出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吹塑技術用於生產聚乙烯中空製品。1952年往復螺桿式注射機問世,使注射成型技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60~70年代,新發展起來的塑料加工技術有:各種增強塑料新成型方法,如纏繞、拉擠、片材模塑成型、反應注射成型、結構泡沫成型、異型材擠出成型、片材固相成型以及共擠出、共注塑等。進入80年代,塑料加工向著高效、高速、高精度、節能、大型化或超小、超薄等方向發展,計算機技術進入這一領域,把整個塑料加工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配料

塑料加工所用的原料,除聚合物外,一般還要加入各種塑料助劑(如穩定劑、增塑劑、著色劑、潤滑劑、增強劑和填料等),以改善成型工藝和製品的使用效能或降低製品的成本。新增劑與聚合物經混合,均勻分散為粉料,又稱為幹混料。有時粉料還需經塑煉加工成粒料。這種粉料和粒料統稱配合料或模塑料。

成型

塑料加工的關鍵環節。將各種形態的塑料(粉、粒料、溶液或分散體)製成所需形狀的製品或坯件。成型的方法多達三十幾種。它的選擇主要決定於塑料的型別(熱塑性還是熱固性)、起始形態以及製品的外形和尺寸。加工熱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擠出、注射成型、壓延、吹塑和熱成型等,加工熱固性塑料一般採用模壓、傳遞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層壓、模壓和熱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於橡膠加工。此外,還有以液態單體或聚合物為原料的澆鑄等。在這些方法中,以擠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機械加工

借用金屬和木材等的加工方法,製造尺寸很精確或數量不多的塑料製品,也可作為成型的輔助工序,如擠出型材的鋸切。由於塑料的效能與金屬和木材不同,塑料的熱導性差,熱膨脹係數、彈性模量低,當夾具或刀具加壓太大時,易於引起變形,切削時受熱易熔化,且易粘附在刀具上。因此,塑料進行機械加工時,所用的刀具及相應的切削速度等都要適應塑料特點。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鋸、剪、衝、車、刨、鑽、磨、拋光、螺紋加工等。此外,塑料也可用鐳射截斷、打孔和焊接。

接合

把塑料件接合起來的方法有焊接和粘接。焊接法是使用焊條的熱風焊接,使用熱極的熱熔焊接,以及高頻焊接、摩擦焊接、感應焊接、超聲焊接等。粘接法可按所用的膠粘劑,分為熔劑、樹脂溶液和熱熔膠粘接。

表面修飾

目的是美化塑料製品表面,通常包括:機械修飾,即用銼、磨、拋光等工藝,去除製件上毛邊、毛刺,以及修正尺寸等;塗飾,包括用塗料塗敷製件表面,用溶劑使表面增亮,用帶花紋薄膜貼覆製品表面等;施彩,包括彩繪、印刷和燙印;鍍金屬,包括真空鍍膜、電鍍以及化學法鍍銀等。其中燙印是在加熱、加壓下,將燙印膜上的彩色鋁箔層(或其他花紋膜層)轉移到製件上。許多家用電器及建築製品、日用品等,都用此法獲得金屬光澤或木紋等圖案。

裝配

用粘合、焊接以及機械連線等方法,使製成的塑料件組裝成完整製品的作業。例如:塑料型材,經過鋸切、焊接、鑽孔等步驟組裝成塑料窗框和塑料門。

參考文章

塑料加工機械快速清洗劑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