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
[拼音]:Zhongshanzhuang
[英文]:Zhongshan suit
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裝。
1919年,孫中山請上海亨利服裝店將一套陸軍制服改成便裝。這套便裝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顯得精練、簡便、大方。由於孫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這種便裝式樣很快流傳,經過不斷修改,發展成中山裝,併成為中國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裝。關於中山裝的來歷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如有的說是1912年在廣州問世的,有的說是由日本鐵路制服改制的。
中山裝的最初款式:上衣為立領、前門襟、9粒明釦,4個壓爿口袋,背面有後過肩、暗褶式背縫和半腰帶。1922年中山裝改為立翻領、7粒扣,下口袋為老虎袋。後又改成現在的款式:上衣為立翻領,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前門襟,5粒明釦;4個貼袋,各有袋蓋及1粒明釦,上為平貼袋,下為老虎袋,左右對稱;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有約3cm的插筆口。高檔中山裝,在袖口部位有3粒飾釦。與中山裝配套的褲,一般採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褲。
參考文章
中山裝的由來衣著打扮▸ 拖拉機租賃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