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金代董氏墓

[拼音]:daolu tongxing nengli

[英文]:highway capacity

在特定的道路條件和交通條件下,單位時間(通常指一小時)內能夠通過一條車道或道路某斷面的最多車輛數(或換算為轎車的當量車數),也稱道路容量。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與交通工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是道路與交通規劃、設計及交通管理的基本依據之一,也是評價各種道路與交通設施及管理措施的交通效果的基本依據之一。按車流狀態,道路通行能力可分為連續車流通行能力和間斷車流通行能力兩大類。

連續車流通行能力

兩個道路交叉口間路段上及全面控制車輛出入的高速公路上的通行能力。根據不同的道路、交通狀態,有人曾把連續車流通行能力分為三種。

(1)基本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可能達到的最接近於理想狀態時的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是確定其他通行能力的基礎。道路的理想狀態是指有足夠的車道寬度與側向餘寬,縱坡、彎道線形良好,且有足夠的視距。交通的理想狀態是指單一的轎車車流且無車速限制的狀態。基本通行能力C(輛/小時)在理論上可用車頭間距與車速的關係來確定,即用車流保持同一車速V(公里/小時)時的最小安全車頭間距H(米)來計算:

C=1000V/H

(2)可能通行能力:在現實的道路、交通狀態下的通行能力,它是在基本通行能力的基礎上,根據道路、交通的現實狀態相對於理想狀態的差別加以修正而得,即:

(3)實用通行能力:在現實的道路、交通狀態下,車輛能夠安全順利通過時的通行能力。考慮到實用通行能力不能充分客觀地表達出交通狀態與通行能力的關係,有人以“服務流量”代替實用通行能力,同時提出了“服務等級”和“服務流量”的概念。

服務等級就是道路使用者在不同的道路、交通狀態下能夠獲得的行車的通暢程度。它定性地綜合反映了道路、交通等多種因素對行車的影響程度。這些因素包括車速與行駛時間、交通受阻或受干擾的程度、駕車的自由度、行車安全與經濟性等。實際確定服務等級時,要全面考慮這些因素是困難的,只能以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因素作為評定的依據。通常是根據車輛的執行車速及流量v與通行能力c之比 (v/c)兩個因素把服務等級劃分為6級(見圖),

並規定公路以B級、城市道路以C 級作為設計依據。

服務流量就是指行車條件相當於某級服務等級時所能達到的通行能力,因此,相當於B(或C)級服務等級時的服務流量就是設計通行能力。

間斷車流通行能力

道路交叉口、交織段及立體交叉匝道出入口等的通行能力。研究較多的是設訊號燈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美國有人把設有各類訊號燈的交叉口進口道的通行能力實測資料,歸納成6張通行能力基本計算圖及轉彎車輛、大型車輛、公共汽車停靠站等三種交通因素修正係數表。這些計算圖是按交叉口可能出現的荷載係數(即一小時內訊號燈滿流週期數與週期總數之比)繪製的進口道寬度和綠燈小時服務流量間關係的曲線圖,分別適用於單向交通街道不準停車、允許一側停車、允許兩側停車,雙向交通街道不準停車和允許停車,雙向交通的公路不準停車等6種進口道。圖上還附有城市人口及高峰係數修正表和地區修正表。確定有訊號燈的交叉口進口道的通行能力分為兩步:

(1)在通行能力基本計算圖上確定進口道每個綠燈小時的服務流量。先根據交叉口進口道的型別,選擇適用的通行能力基本計算圖,再根據進口道寬度及交叉口荷載係數從圖上查出每綠燈小時服務流量的圖解值,然後根據城市人口、高峰係數、交叉口所在地區,從附表上查出各修正係數,把服務流量圖解值修正為要求的服務流量。

(2)根據綠燈小時服務流量計算實際小時服務流量(即進口道的設計通行能力)。在三種交通因素修正係數表上查得適用的修正係數,再根據訊號配時定出訊號綠信比,把綠燈小時服務流量乘上這些修正係數及綠信比,得出要求的設計通行能力。

在英國有人提出了另一種確定交叉口進口道通行能力的方法。此法分為三步:

(1)定交叉口進口道的飽和流量,就是在一次連續綠燈時間內,進口道上的連續車隊能夠通過進口道停車線的橋車最大流量。

(2)作進口道飽和流量的坡度修正、環境修正、大型車換算以及同直行車混合行駛的右轉車(英國靠左行車)換算。

(3)根據進口道的到達流量與飽和流量之比,定出訊號最佳週期及有效綠燈時間,然後用有效綠燈時間與週期時間之比,從修正後的飽和流量算得交叉口進口道的通行能力。

環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英國研究最多。採用實型行車試驗的方法得出:常規環形交叉口隨其交織段寬度及交織長度而定的交織段實際通行能力,以及微型環形交叉口隨其進口道路寬總和與進口道展寬部分的面積總和而定的交叉口實際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概念繁多,計算方法亦隨道路類別及交通控制方法而異;影響因素十分複雜,不少因素對通行能力的影響程度,尚難作出定量的分析。所以目前各國多致力於研究改進確定道路各類通行能力的方法。同時,隨著新型交通控制設施的出現,還將研究使用這些設施時的道路通行能力。此外,不少國家的自行車交通量日益增長,研究自行車在各種道路、交通條件下的通行能力,對於改善道路交通狀況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書目

HighwayResearchBoard, SpecialReport 87, HighwayCapacityManual,National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1965.

索爾特著,張佐周等譯:《道路交通分析與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 (Salter, HighwayTraffic Analysis and Design,Her Majesty,London,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