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心
[拼音]:chanru ganran
[英文]:puerpural infection
產褥期(胎兒娩出後42天內)細菌侵入產婦產道而引起的區域性或全身性感染。是產褥期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嚴重者可危及產婦生命,若能注意個人衛生、產褥期衛生,做到科學接生和無菌操作,產褥感染可以降低到很低的限度。
發病機理
產褥期生殖道變化的特殊性是發生產褥感染的病理生理基礎。產褥早期子宮頸口張開,與外界相通;子宮壁內面暴露,有胎盤剝離的創面,不時有血性分泌物排出,血液又是細菌繁殖的良好培養基。正常婦女的生殖道內可有致病細菌存在,但因有天然保護機制細菌不能致病。產褥期天然保護機制暫時性破壞,老產婦體質因種種原因下降,正常寄居產道的細菌,常見的如厭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克萊布斯氏菌、變形桿菌等便從創口侵入,有時幾種細菌同時侵入造成混合感染。除上述自身感染外,還有外源性感染,系因分娩處理時所用器械、敷料不潔,或因消毒及無菌操作不嚴密,將細菌帶入生殖道而引起,致病菌種同前。妊娠後期性交、胎膜早破、多次陰道操作、產道損傷、滯產、產婦健康狀況差、營養不良、貧血等都是招致感染的誘因。細菌侵入引起炎性反應,區域性組織紅、腫、熱、痛,壞死組織與血液混合形成膿液。感染可直接蔓延或經淋巴管、血管擴散至生殖器的其他部分或其周圍甚至於全身。
臨床表現
因受染的部位、致病菌種及病情輕重而異。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下腹痛、子宮復舊差、區域性壓痛,陰道膿血性分泌物,有時出現炎性盆腔包塊、精神疲憊、食慾不振,嚴重者可出現神志煩躁甚至昏迷、休克等。產褥感染有產道切口感染、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急性子宮旁結締組織炎(急性盆器炎)、輸卵管炎、卵巢炎、血栓性靜脈炎、盆腔膿腫,也可擴散為盆腔腹膜炎、腹膜炎、膿毒血癥、敗血症等。病變侷限,病情較輕的往往病程短,如子宮內膜炎多於產後3~4天開始,經治療一週左右可愈。腹膜炎、膿毒血癥或敗血症則病情凶險,持續時間長,不易控制,可延續達產後1個月或更長。敗血症的區域性症狀、體徵可不明顯,而迅速出現高熱、煩躁、昏迷、休克等。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診斷
診斷依據為感染病史和發熱等臨床表現及周圍血液中白細胞升高。
預防
產褥感染可以預防,預防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應加強孕期保健及衛生宣教,注意個人衛生,加強營養以增強體質。臨產前1個月勿性交,不用盆浴,注意避免胎膜早破。其次是產程中醫務人員應加強無菌概念,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正確處理產程,進行科學接生,減少產時、產後出血及產道損傷,必要時給予消炎藥物以控制感染於早期。此外,區域性恰當的產後護理是很必要的。
治療
一旦感染出現應及時處理。要促進炎性分泌物的引流,並根據病情有針對性地給予抗生素類。有中毒性休克現象應及時搶救、輸液、輸血、靜脈點滴抗生素等(根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甲硝噠唑治療厭氧性細菌造成的產褥感染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