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進給磨削

[拼音]:Pingjiangfu Cheng

[英文]:seat of Pingjiang prefecture

平江是北宋末和南宋時期的府城,即今江蘇省蘇州。春秋時為吳國都城。隋唐以來,一直是江南地區的重要城市。此城歷史上數經戰火破壞,南宋建炎三年(1129)又毀於金兵焚掠。宋紹興(1131~1162)初年,高宗趙構擬遷都平江,當時曾按都城要求進行重建。

城址和規劃佈局

宋紹定二年(1229)在郡守李壽朋主持下,把重建後又經近百年發展的平江城平面圖刻在石碑上,即著名的平江府圖碑。從圖碑得知,平江府城有大城和子城,大城周長約35裡,城牆略有屈曲;城市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城垣內外各有護城河環繞。外城河寬40丈;有城門5座:閶門、盤門、葑門、婁門、齊門,皆有水陸兩門。原胥門在南宋時被封閉,改建為姑蘇臺。城市的總體佈局以子城為中心。子城位於城市中央,系平江府衙署所在地。子城平面亦呈長方形,四周圍以城牆,周長約 12裡。內分6區,有府院、廳司、兵營、住宅、庫房和花園,主要建築物佈置在一條偏於東側的南北軸線上,府屬衙署在軸線南端,軸線北端城牆上建有華麗的“齊雲樓”,供觀賞城市景色之用。子城的西北角集中了魚行、薦行、米市、果市等和各種商店、旅舍、茶館、酒樓,是城市的商業中心。府屬吳縣、長洲兩縣的衙署設在子城北面。縣署以北,是整齊密集、“前街後河”的居住街坊。

河流和道路系統

平江府城在規劃建設上的重要特點是充分利用水網地區的地理條件,民用和軍需交通都充分利用河道。如經如緯數以百計的河道成為城市的骨骼和主要交通運輸線,輔之以道路。城市佈局與河網水系密切結合,構成“水陸平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式格局。城內河道長80餘公里,橋樑359座,街道依河,建築臨水,使城市具有水鄉的秀麗風貌。此城規劃建設中,把河網和道路系統巧妙地結合起來,綜合解決城市用水、排水、運輸、消防、改善氣候、美化環境等問題,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傑作。

園林

南宋以前,平江府城內就有較多的私家園林,如滄浪亭、南園等。明清以來,園林發展更盛,並且疊石造山,引水開池等,形成獨具風格的蘇州古典園林建築藝術(見蘇州名園)。城內有廟宇、寺院60餘座。城內外還有著名的風景區,如虎丘、石湖、桃花塢等。寺廟、寶塔、園林、牌坊、拱橋、水陸城門,結合色彩淡雅的民居和街巷河道,使富有江南特色的城市景觀和優美秀麗的自然風光融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