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根 (1889~?)

[拼音]:lüyixi wuran yu ganxueguan rouliu

[英文]:vinyl chloride pollution and angiosarcoma

氯乙烯是環境致癌物,可以誘發肝血管肉瘤。氯乙烯主要用於生產聚氯乙烯。全世界的氯乙烯產量增長很快。1975年世界總產量已達1 000萬噸。據美國推算,氯乙烯的漏失率為3~6.3%。因此,氯乙烯汙染已不限於生產車間,還擴散到周圍居民區。

致癌性

1970年發現氯乙烯有致癌作用。1974年C.馬爾託尼等首先報道氯乙烯能誘發大鼠肝血管肉瘤。他們讓大鼠吸入氯乙烯,每天4小時,每週5天,共52周,在吸入 250、500、2 500、6 000和10 000ppm的 5個濃度組中,大鼠腫瘤發生數和濃度之間存在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係。實驗組存活130周的349只大鼠中,有45只被誘發出肝血管肉瘤。直到1977年2月,世界各國的氯乙烯聚合業的工人中共觀察到肝血管肉瘤56例, 其中美國有21例,潛伏期平均為20年。肝血管肉瘤在一般居民中比較罕見;氯乙烯聚合工人患肝血管肉瘤的相對危險性按標準化死亡比計算,約為一般居民的400倍。在中國氯乙烯聚合作業的工人中,患肝腫大症的多,患肝血管肉瘤的尚未發現。

致癌機理

有人根據致突變試驗提出,氯乙烯的致癌作用是其中間代謝產物氯乙烯氧化物和氯乙醛引起的。這是因為氯乙烯氧化物和氯乙醛能與核酸腺苷發生反應,具有強致突變作用。另外,也可經肝混合功能氧化酶等作用轉化為一氯醋酸隨尿排出,而起到解毒作用。在人群染色體檢查中,接觸氯乙烯的人,淋巴細胞染色體斷裂數顯著高於對照人群。據調查,氯乙烯聚合作業工人的妻子的死胎率和畸胎率均高於對照人群。氯乙烯對後代的影響及其致癌作用機理還要進一步研究。

預防

自發現氯乙烯可誘發肝血管肉瘤後,美國於1974年10月將車間工人 8小時接觸氯乙烯的容許標準從50ppm 改為1ppm。氯乙烯的無作用濃度的確定以及有效的醫學監測方法仍要繼續研究。在生產上特別要注意防止滲漏和事故性排放。

參考書目

WHO,IARCMonographsontheEvaluationof Carcinogenic Riskof Chemicals to Man, Vol.7,IARC,Lyon,France,1974.

U.S.Public Health Service,First Annual Report on Carcinogens, July 1980,Vol.1,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