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漏處理

[拼音]:Huangdi Neijing

中國古代醫學著作,又稱《內經》。託名黃帝所著,真實作者無考。成書年代其說不一,有戰國、秦漢之間和西漢初期或中期等說法。此書是古人運用系統思想研究人體生理和病理現象,彙集了較長一段時期內許多人的經驗而成。原書共18卷,分《素問》和《針經》(唐朝後傳本改稱《靈樞》)兩部。《素問》共有 9卷81篇,內容包括髒象、經絡、病因、病理、診斷、辨證、治療、預防、養生、人與自然、陰陽五行學說、運氣學說等,它綜合地概括了中醫學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靈樞》亦為9卷81篇,內容與《素問》相近,互相補充,對經絡學說和鍼灸療法作了詳細闡述,它是研究中醫理論,特別是鍼灸療法的重要文獻。

參考文章

《黃帝內經》在中醫史上有什麼樣的學術價值?中醫《黃帝內經》的由來醫療基礎《黃帝內經》提出了怎樣的獨特診治方法?中醫《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有什麼特點?中醫《黃帝內經》“五果為助”今解保健養生《黃帝內經》具有怎樣的方法論特點?中醫《黃帝內經》理論體系形成的緣由是什麼?中醫《黃帝內經》反映出中國古代中醫醫療實踐的成果有哪些?中醫養生長壽為《黃帝內經》第一要義保健養生《黃帝內經》五味養生防病理論探析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