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化學資料

[拼音]:nizu jingzhaguan

[英文]:reverse blocking thyristor

一種對負陽極電壓沒有開關作用,只呈現反向阻斷狀態的閘流體。普通閘流體一般就是逆阻閘流體。它是一種對開關時間等瞬態引數沒有特別要求,主要用於工頻的反向阻斷三端閘流體。不僅可用於交流頻率400Hz以下的弱電領域作控制元件,更適用於強電領域作執行元件,廣泛應用於電力、機械、冶金、化工、交通、軍工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逆阻閘流體以單晶矽為基本材料,採用PNPN四層三端結構(圖1), 有3個PN接面,3個引出電極,分別用陽極A、陰極K、門極G表示,其符號見圖2,穩態伏安特性見圖3。

逆阻閘流體在一定條件下象二極體一樣,具有單向導電特性,電流可從陽極流向陰極;但又不同於二極體,它還具有正向導通的可控特性。即當元件陽極加上正向電壓後,元件還不能導通,仍呈正向阻斷狀態。必須同時在門極與陰極之間加上一定的正向門極電壓,使得有足夠的門極電流流過,才能象二極體一樣正向導電。所以,門極對元件能否正向導通起控制作用。逆阻閘流體一經導通,門極對它就失去控制作用,即門極不能控制通態電流的大小,也不能使它關斷,要使已經導通的逆阻閘流體恢復阻斷,必須在陽極和陰極間加反向電壓,使陽極電流小於元件的維持電流,甚至使陽極電流暫時反向,如二極體恢復阻斷時的反向電流一樣。如果僅使陽極電流自然減小到維持電流以下而不反向,則過剩載流子將靠複合逐漸消失。這種方法恢復阻斷時間較長,僅能用於工作頻率較低的場合。

逆阻閘流體通常用擴散-合金法或全擴散法制造,以形成PNPN四層結構,然後製作歐姆接觸引出電極,並密封於陶瓷管殼內,最後裝上散熱器。80年代,已出現了3500A/6500V和4000A/5000V這樣的大容量逆阻閘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