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語法

[拼音]:shuangqu gongba

[英文]:double curvature arch dam

雙向(水平向及豎向)彎曲的拱壩。它是拱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壩型。雙曲拱壩的水平向彎曲可以發揮拱的作用,豎直向彎曲可實現變中心、變半徑以調整拱壩上下部的曲率和半徑。雙曲拱壩的優越性可從這兩個方向的彎曲中體現出來。一般情況,上部半徑大些,可使拱座推力更指向岸裡;下部半徑小些,可適當加大下部中心角以提高拱的作用。因此,雙曲拱壩一般均採用變中心、變半徑佈置,具體又有等中心角及變中心角之分和拱冠樑有近乎直立和俯向下遊之分(見拱壩)。為適應特定的地形、地質和溢洪、洩水及廠房佈置要求,使拱壩體型、應力及拱座穩定等更趨合理,可調整雙曲拱壩的各種引數,並可在壩基增設墊座以周邊縫與壩身分開,或在壩身設定切入縫和分離縫等(見圖)。設定周邊縫和墊座一般可改善地基(特別是不均勻或不規整地基)對拱壩壩身應力的影響,及改善或降低壩基(即墊座底部)應力以適應地基的要求。設定切入縫或分離縫可改變拱樑系統荷載分配以改善壩身及壩基應力以適應特定的要求。周邊縫、切入縫及分離縫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逐漸出現。它們改進了拱壩應力並擴大了拱壩的應用範圍,優點較多。但也有人認為這些縫破壞了拱壩的整體性,削弱了壩體強度,其結構作用不明確。雖然對它們的作用至今還存在肯定和懷疑兩種不同的觀點,但從世界修建拱壩的實踐看,這些結構縫屢見不鮮,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20世紀50年代前後,義大利、瑞士、法國建成了較高的有代表性的雙曲拱壩。當時最高的義大利瓦依昂拱壩,高262m,最大底厚22.1m,厚高比僅0.084;瑞士莫瓦桑拱壩高237m,最大底厚53.6m,厚高比為0.227。這些雙曲拱壩的建成,標誌著拱壩的設計施工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義大利著名工程師C.塞門扎等稱:雙曲拱壩體形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模型試驗。50~60年代許多著名的雙曲拱壩的體型設計都是出自世界上著名的義大利模型和結構試驗研究所。當前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拱壩體型優化已能通過計算解決。過去有人認為雙曲拱壩對溢洪及洩水不利,但通過許多工程的實踐,這個問題已逐漸趨於解決。如利用雙曲拱壩稍向下遊俯懸,可以使壩頂溢流及壩身洩水孔射流拋離壩腳。中國正在施工的二灘拱壩高240m,設計使壩頂溢流水舌與壩身中洩水孔水舌在空中相撞並在壩趾下游修建消能塘,總溢流及洩流量高達13000m3/s,消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