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名濤(1907~1985)

[拼音]:chanliu

[英文]:runoff production

從降水開始到徑流產生的過程。降水在產流以前要經受許多損失,其中包括:

(1)植物葉面截留;

(2)滲入土中補充薄膜水與毛管水;

(3)填滿地面的凹坑,稱為填窪。如尚有剩餘,就成為產流量。

R.E.霍頓在1933年提出,當降雨強度超過土壤的下滲強度時,超過部分形成地面徑流。當土壤溼度已達到田間持水量,土中自由水將穩定進入地下水庫,形成地下徑流。霍頓產流理論可概括為:超滲形成地面徑流,穩定下滲形成地下徑流。20世紀60年代以來,山坡水文學的觀點對此有所發展,認為對缺乏植物的乾旱地區霍頓產流理論是符合的,而對植物茂密的溼潤地區則不符。在溼潤地區,由於存在著腐植土層,下滲能力很大,極難超滲,地面徑流是在表土層土溼達到飽和以後產生的,稱為飽和坡面流。同時,在表土層內部要形成壤中流,在土壤中流動。山坡水文學提出的壤中流與飽和坡面流的觀點,是對霍頓產流理論的發展。此外,山坡水文學還很強調產流在流域面上分佈的不均勻性。中國學者在60年代提出在溼潤地區以蓄滿產流為主,乾旱地區以超滲產流為主的結論,與山坡水文學的觀點是一致的。蓄滿產流是指土溼達到田間持水量以後才產流。

參考書目

華東水利學院著:《中國溼潤地區洪水預報方法》,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78。

參考文章

從生產流程控制豬場環境汙染豬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流程食用菌宿根花卉的生產流程觀賞園藝現代養豬的基本生產流程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