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魚

藥材名稱:蘆子藤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

概況

基源: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苧葉蒟的全株。

原植物:苧葉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Miq.)C.DC.

形態:直立亞灌木;枝通常無毛。干時有縱稜和疣狀凸起。葉薄紙質,有密細腺點,形狀多變異,長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23cm,寬2.5~8cm,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偏斜不等,一側圓,另一側狹短尖,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或在脈的基部被疏毛,間有兩面均無毛者;側脈在寬的一側3~4條,在狹的一側2~3條,通常有2對離基從中脈發出,最上1對互生,在葉片1/3或中部從中脈發出,小脈橫走而分枝,網狀脈明顯;葉柄長5~8mm,兩側差距約2mm,無毛或有時被疏毛;葉鞘長約為葉柄之半。花單性,雌雄異株,聚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短於葉片,長10~15cm;總花梗遠長於葉柄,長2~3.5cm;苞片圓形,具短柄,盾狀,直徑約1.2mm,無毛;雌蕊2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短。雌花序長10~12cm;總花梗與雄花序的相同,但較小,直徑約1mm或微過之。漿果近球形,離生,直徑約3mm。密整合長的柱狀體。花期4~6月。(圖見《中藥大辭典》.1079頁.2193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谷、山頂、疏林或密林中。產於雲南。印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及馬來西亞亦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收,洗淨,切碎,硒幹。

藥性

性味:《雲南中草藥》:“辛,溫。”

功效:舒筋活絡,溫經利溼,行氣止痛。

主治:風溼病,月經不調,胃痛,跌打損傷,流感,感冒,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4g;或浸酒。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跌打損傷,風溼痺痛;蘆子藤15~30g,水煎或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