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儀表

[拼音]:jingjiang Fenhong Gongcheng

[英文]:Jingjiang River Flood Diversion Project

位於長江荊江段南岸湖北省公安縣,用以分蓄荊江河段部分超額洪水,保障荊江大堤安全,提高荊江兩岸平原防洪標準的防洪系統工程措施之一(見圖)。工程於1952年4月5日開工,6月20日主體工程完成。

組成

(1)分洪區:面積920km2,設計蓄洪水位42m,總容積62億m3,有效容積54億m3。四面環堤,堤線長208km,堤身高6~14m。北面東面為荊江干堤,西面為虎渡河東堤,是原有老堤加培而成。南端南線大堤,部分為1952年興建,堤身最高。

(2)進洪工程:進洪閘即北閘,54孔,每孔淨寬18m,閘高5.5m,設計流量8000m3/s。

(3)洩洪工程:無量庵江堤口門堆石裹頭,最大設計流量20000m3/s;跨南線大堤洩洪排澇兩用閘兩座,總設計流量700m3/s。

(4)節制閘:即南閘,共32孔,每孔淨寬9m,部分閘孔設胸牆。閘位於分洪區南端西側,橫跨虎渡河,以便在分洪區蓄洪後西圍堤(即虎渡河東堤)決口時或運用虎西山崗各蓄區(蓄洪量為3億m3)蓄洪時.控制虎渡河下洩流量不超過3800m3/s。

(5)防浪工程:區內沿堤栽培6~10排以柳樹為主的防浪林,南線大堤堤段還在區內坡砌置塊石防浪。

(6)避洪工程(安全設施):沿堤設安全臺100餘處,安全區21個。在60年代建了移民房、公路和橋樑。80年代在中區廣闊的部位,興建4.8萬m2的高層樓房,用於臨時避水和儲存重要物資。為墾殖的需要,建有排灌工程,如涵閘和渠系,以及電排站兩座,裝機9600kW,流量108m3/s。

運用

根據預報枝城站洪水來量將超過沙市保證水位時,開北閘分洪。如超額洪水超過北閘進洪能力時,在臘林洲江堤等處扒口分洪。分洪區蓄洪水位達41m,預報將超過42m時,在無量庵扒口,向荊江吐洪,實行上吞下吐,控制分洪區水位不超過42m。無量庵扒口後,為防止下荊江水位抬高,可向人民大垸和洪湖蓄洪區分洪,與荊江分洪區聯合運用。如分洪區最高水位不超過42m,則在分洪完畢後,當無量庵江水位低於分洪區水位時,扒口洩洪。分洪區水位到達37m時,利用洩洪排澇閘洩出其餘水量。

效益

使荊江大堤防洪標準從防約10年一遇洪水,提高到防25年左右一遇洪水。配合其他臨時分洪措施,當荊江來量(枝城站)不超過80000m3/s(約 40年一遇)時,可保荊江行洪安全。1954年長江大水,從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三次分洪共30天,北閘加臘林洲扒口,合計進洪流量約10000m3/s,降低沙市水位約1m,進洪總量122.6億m3,採取了上吞下吐與人民大垸聯合運用,保證了荊江兩岸特別是荊江大堤的安全,推遲了武漢洪峰水位出現的時間。由於此工程防洪地位重要,即使上游控制水庫建成,仍將是荊江防洪系統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