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衛生
[拼音]:zhifanggan
[英文]:fatty liver
肝細胞內有過多脂肪積聚的現象。正常肝臟按重量計算約含脂肪 5%。肝臟的主要脂類為磷脂、甘油三酯、脂肪酸、膽固醇及膽固醇酯。脂肪肝患者肝內脂類超過肝臟溼重的10%,主要的脂類為甘油三酯。脂肪在肝細胞漿內呈微滴狀,脂肪增多時可互相融合成大脂肪泡,把細胞核推向一側。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是良性的,不是肝硬變的前期,一般預後良好。飲酒引起的脂肪肝,在不戒酒的情況下,可能發生肝硬變。妊娠後期的脂肪肝死亡率可高達80%。
發病機理
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組成,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脂肪在小腸中消化後分解,小腸粘膜細胞將吸收來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變成乳糜微粒(為大分子脂蛋白)。乳糜微粒經淋巴管進入血液。肝細胞可使乳糜微粒再生成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釋入血液。脂蛋白在脂肪組織中經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產生脂肪酸,在脂肪細胞中積存。脂肪組織中的脂肪也可以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釋入血液,可再被肝臟利用。
脂肪肝的發病機制有以下情況:
(1)脂肪酸的供應增加;
(2)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
(3)脂蛋白的合成和釋放減少。
病因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酒精中毒。歐洲及北美脂肪肝的成因主要是酒精中毒。飲酒後少量乙醇由腎及肺排出,90%以上在肝臟代謝。正常人脂肪酸是肝細胞內線粒體的主要燃料。嗜酒者乙醇取代了脂肪酸,致使脂肪酸在肝內積存,甘油三酯的合成也增加。
(2)攝食過多。進食高脂食物時往往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多數高脂食物所致脂肪肝,不僅是攝入乳糜微粒過多,而且是由於蛋白質缺乏。
(3)肥胖。肥胖者約半數有輕度的脂肪肝。肥胖程度與肝臟脂肪量並無明確的關係,但減輕體重後脂肪浸潤的程度可以減輕。
(4)糖尿病。50~80%成年開始的糖尿病患者是肥胖的,約半數有脂肪肝。青年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少見,約4.5%。脂肪肝似乎與肥胖的關係更密切,而不是糖尿病本身引起的。有人將糖尿病性脂肪肝歸咎於去脂物質的缺乏,也有人認為糖尿病患者從脂肪組織動員脂肪分解過多,移入肝內過量所致。
(5)皮質激素。庫興氏綜合徵伴有中度或重度肝脂肪浸潤,並不少見。接受大劑量皮質激素治療的病人,幾周後便可見有脂肪肝。引致脂肪肝的機理尚不十分清楚。
(6)藥物。若干化學藥品,如四氯化碳、白磷等可引起脂肪肝。若干藥物,如四環素及巴比妥類安眠藥,在大量及長期反覆服用時,也可以引起脂肪肝。
(7)營養缺乏。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也是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症患者食物的組成主要是澱粉,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使肝臟發生嚴重脂肪變性。在載脂蛋白中某些氨基酸含量相對缺乏,可能是促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8)其他。孕婦急性脂肪肝多發生於妊娠第36周以後,可出現黃疸、噁心、嘔吐、昏迷,缺氧是心力衰竭患者發生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病理
輕症病人只是單純的肝細胞脂肪變性。較重的病人中有中度至重度肝炎。長期和慢性病人可發生纖維化和肝硬變。
臨床表現
可能無特殊症狀。肝腫大為最常見的表現,其次是肝區疼痛或肝臟觸痛。少數病人可發生黃疸、腹水及水腫。部分病人血清膽紅素升高,血清氨基轉移酶、鹼性磷酸酶及谷氨醯轉移酶亦有輕度至中度的升高。
診斷
飲酒病人若有肝大,應考慮有脂肪肝。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亦可能有脂肪肝。乙型肝炎抗原檢查可排除乙型肝炎。 B型超聲波檢查可能發現肝臟結構模糊及聲波衰減等提示脂肪肝的表現,但有較多的假陰性和少數假陽性,所以不能作為一種確定診斷的方法。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有時可發現局灶的脂肪肝,表現為低密度區。在隨診中,此種低密度區可能縮小或消失。確診仍需根據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血脂檢查的結果可供參考。
治療
戒酒是最重要的治療措施。脂肪肝的病變可以恢復,但改變較慢,有時要幾個月才能恢復。肥胖患者需控制體重,飲食要限制熱量,但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及適當的運動。
預防
避免過量飲酒,控制體重,保持食物中足夠的蛋白質和有適當的活動。避免不必要的藥物。
參考書目
葉維法主編:《臨床肝膽病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