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

[拼音]:Hufa Zhanzheng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8月至1918年5月,孫中山為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恢復國會,發起的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

1917年7月,軍閥張勳擁清遜帝溥儀復辟,孫中山即與章炳麟、廖仲愷等人由上海赴廣州,組織武力討伐張勳,維護約法。皖系軍閥段祺瑞借反覆闢旗幟,先驅走張勳,繼任國務總理後,拒絕恢復約法和國會,並出兵湖南,企圖以武力制服西南。孫中山便聯絡西南軍閥陸榮廷、唐繼堯等人,反對以段為首的北洋政府。

8、9月間,在廣州召開的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建立護法軍政府,組織護法軍討伐段祺瑞。後由廣西督軍譚浩明任粵桂護法聯軍總司令,率4個軍入湘;雲南督軍唐繼堯任滇黔靖國聯軍總司令,指揮4 個軍攻川;海軍總長程璧光等人指揮50餘營兵力入閩。段祺瑞聞訊,令湖南督軍傅良佐指揮北洋軍第8、第20師和湖南陸軍第1、第2師,控制岳陽至衡陽鐵路沿線要地,阻止粵桂聯軍北上;長江上游總司令兼四川查辦使吳光新率兩個混成旅由湘援川,牽制滇黔靖國聯軍北進;閩、贛兩省軍隊和廣東軍閥龍濟光、莫擎宇部,分由閩、贛和海南島、潮汕地區向廣州方向進攻。

9月中旬,湖南零陵鎮守使劉建藩、旅長林修梅宣告湘南自主,擁護護法,並在衡山地區擊敗傅部李佑文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傅令第8、第20師等部反攻,劉、林部寡不敵眾,衡山、寶慶(今邵陽)等地相繼失守。10月中旬,粵桂湘護法聯軍一部攻衡陽、寶慶,一部攻攸縣、衡山,傅部向北敗退。護法聯軍乘勝追擊,11月中旬克湘潭、長沙,次年1月佔岳陽。在此期間,滇黔川靖國聯軍於12月上旬攻克四川重慶等地,吳光新率殘部逃入湖北宜昌。援閩護法聯軍一部於12月中旬在潮汕地區擊敗莫擎宇部和援莫閩軍後,繼續向閩境進攻;另一部於次年1月下旬在恩平、陽江等地殲滅龍軍一部後,乘勝向廉江、 遂溪等地追擊。 護法軍節節勝利,推動了鄂、浙、魯、豫等省地方勢力相繼獨立,段祺瑞被迫辭職。

粵桂湘護法聯軍攻入岳陽後,西南軍閥陸榮廷等人,企圖以護法軍不攻湖北、北洋軍不攻岳陽為條件,與北洋集團媾和。段祺瑞脅迫大總統馮國璋調集援兵繼續攻湘。1918年1月下旬,馮令援湘軍第1路總司令曹錕,率北洋軍第3、第7師和5個混成旅,經鄂南攻湘北;第2路總司令張懷芝,率山東暫編第1師、江蘇第6混成旅和安武軍一部,在贛軍配合下,經江西攻湘東。3、4兩月,北洋軍連佔岳陽、長沙、衡陽、醴陵等地,護法聯軍分向湘粵桂邊境敗退。不久,西南軍閥勾結政學系政客,策動改組護法軍政府。5月,孫中山被迫辭職返滬,戰爭結束。

此戰,革命黨人依靠西南軍閥反對北洋軍閥,雖取勝一時,但由於沒有自己的武裝,終因南北軍閥的妥協而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