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古詩翻譯賞析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古詩翻譯賞析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韋應物。古詩全文如下: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桌洛陽人,殘鍾廣陵樹。

  今朝為此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前言】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作品。這首詞寫作者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途中,對友人元大的離別之情。聯想到世事的難測,寫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詩人被罷官以後的心情。首聯寫別離之“初發”。頷聯寫友人乘舟歸去。頸聯寫期望重逢。尾聯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順逆翻覆,難以自主。全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

  【註釋】

  (1)揚子:指揚子津,在長江北岸,近瓜州。元大:未詳何人。校書:官名。唐代的校書郎,掌管校書籍。

  (2)去:離開。親愛:相親相愛的朋友,指元大。

  (3)泛泛:行船漂浮。

  (4)歸桌(zhào):歸去的'船。桌,船槳。指從揚子津出發乘船北歸洛陽。

  (5)“殘鍾”句:意渭回望廣陵,只聽得曉鐘的殘音傳自林間。廣陵:江蘇揚州的古稱。在唐代,由揚州經運河可以直達洛陽。

  (6)今朝(zhāo):現在,今天。此:此處。為別:作別。

  (7)還:再。

  (8)世事:世上的事

  (9)沿洄(huí):順流而下為沿,逆流而上為洄,這裡指處境的順逆。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翻譯】

  悲傷地離開了親愛的朋友,飄蕩的小船進入了煙霧之中。歸舟上是洛陽的遊子,回頭望去,看到廣陵城的樹,耳邊響起殘餘的鐘聲。今天在這裡和你分別,何處還能再相遇。世事就像波浪中的船,不論順流逆流又怎麼能停得住呢。

  【鑑賞】

  這首詩寫於韋應物離開廣陵(今江蘇揚州)回洛陽去的途中。韋應物曾客遊廣陵,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是他在廣陵的朋友,詩中用“親愛”相稱,可見彼此感情頗深。公元763年(代宗廣德元年),韋氏被任命為洛陽丞,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時候,對元大校書非常懷念,於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詩人在還能望見廣陵城外的樹和還能聽到寺廟鐘聲的時候,就想起要寫詩寄給元大了。

  前四句寫離情。“悽悽去親愛”,詩人與朋友分離,感到很悲傷。詩中以“親愛”二字相稱,可見彼此友誼很深,一旦分別,自然依依不捨。但船終於啟行了,一會便飄蕩在迷茫的煙霧之中,友人的身影雖已消失,詩人還不停地回望廣陵城。正在這時,詩人忽然聽到廣陵寺廟裡的鐘聲,從朦朧的煙樹中隱隱傳來,他的心情更覺難過。

  接著後四句抒發感慨。詩人望著滾滾東流、一去不返的江水,禁不住感嘆道:“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分別容易重逢難,這後會之期就難以預料了。

  但另一方面,他又自我寬慰:“世上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意謂:自己的身世飄浮不定,有如波上的行舟,要麼給流水帶走,要麼在風浪裡打轉,世事怎能由個人作主呢?末兩句蘊含身世之感。

  表面看來這首詩,寫得平淡無奇,但細加體味,卻感內蘊深厚。特別是“歸桌洛陽人,殘鍾廣陵樹”兩句,以景喻情,言簡意深。試想:船已“泛泛入煙霧”,漸行漸遠,可是詩人還忍不住凝望著廣陵城外迷濛的樹林,迷戀地傾聽寺廟裡傳來的殘鍾餘音。詩人對廣陵之物的依戀,實則是對摯友的依戀。這兩句雖不著情語,卻處處透出依依惜別之情,可謂情景交融,含蓄不盡。(《唐詩別裁》)表面平淡,內蘊豐厚,正是韋應物詩歌創作的主要特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