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字
[拼音]:Zhongguo xiandai xinwenxue zhuzuo
[英文]:Chinese modern works of journalism (1919~1949)
1919~1949年中國出版的有關新聞理論、新聞事業史以及新聞業務的學術論文、 專著、 譯著、文集和叢書,共300餘種,其中1930~1945年出版的佔總數的2/3。
新聞理論著作
以1919年出版徐寶璜的《新聞學》及1920年出版孫依萱的 《新聞評議》為最早。1922 年,任白濤的《應用新聞學》問世,該書提出新聞事業的公共的、人類的、教育的及藝術的 4大特質,詳細羅列了西方新聞學者的新聞定義及新聞價值觀念,是當時新聞學研究的一部主要著作,曾 3次再版。抗日戰爭結束後,任白濤又出版了《綜合新聞學》2冊3卷,擴大了研究領域, 吸收了當時國際上新聞學、傳播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邵飄萍在1923年出版的《實際應用新聞學》與1924年出版的《新聞學總論》,根據多年的報業實踐,闡述了他的新聞觀點。30年代後,新聞學的研究擴大到新聞法及新聞道德領域,曹用先的《新聞學》及俞爽迷的《新聞學要論》等是其代表。在20~30年代介紹和探討資產階級新聞學自由主義理論的活動中,黃天鵬著述最多。曾出有 《現代新聞學》、 《新聞學入門》、《新聞學概要》及一套《逍遙閣新聞學叢書》,並編輯出版了《新聞學論文集》、《新聞學名論集》、《新聞學演講集》和《新聞學刊全集》。後 4部文集彙集了20~30年代報壇名人及學者有關新聞學觀點的精華,比黃天鵬自己的著作更有價值。抗日戰爭爆發前後,積極研究自由主義新聞理論的情況有所變化,出現了一批論述戰時新聞統制的新聞學和宣傳學著作。先期有樑士純的《戰時的輿論及其統治》、《實用宣傳學》,趙佔元的《國防新聞事業之統制 》等,接著又有吳成的《非常時期之報紙》,任畢明的 《戰時新聞學》 、張友鸞的《戰時新聞紙》等。這類著作普遍強調戰時新聞統制的必要性,其中有一些也提出了抗日言論自由的主張。
中國國民黨的新聞宣傳理論著作
最早出版的是1927年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印行的《宣傳工作》一書,闡述了國民黨宣傳工作的性質、 任務, 強調提出國民黨黨報、 通訊社必須堅持的立場和原則, 並對國民黨黨報、通訊社的組織紀律及工作人員的條件和要求作出規定。該書經常被國民黨黨報的業務刊物引用,是國民黨新聞宣傳理論的基本著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新聞宣傳理論有變化。 《中央日報》 副總編輯劉光炎的《戰時新聞記者的基本訓練》 一書, 規定記者行文時的遣詞造句都須符合國民黨當局的要求,不準提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和陝甘寧邊區等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成就。國民黨中央戰時新聞檢查局副局長孫義慈的《戰時新聞檢查之理論與實際》一書,不僅強調了國民黨新聞檢查的“合理”性,而且規定了一系列對付進步報刊的檢查原則與方法。 40年代初出版的《記者經驗談》 及《新聞事業建設論》, 集中介紹了國民黨一些領導人的辦報經驗,及對戰後新聞事業加強控制的三民主義新聞建設設想。
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著作
1924年李大釗寫了揭露帝國主義者利用新聞傳播手段進行文化侵略的《新聞的侵略》一文。1930年,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發表的《提高我們黨報的作用》一文,首次介紹了列寧關於報紙不僅是集體的宣傳者和鼓動者,而且也是集體的組織者的論述。 同年的《紅旗日報宣言》 則首次提出報紙是階級鬥爭工具的觀點。李立三也在這年發表《黨報》一文,提出要在黨內樹立黨報由整個黨的組織來辦,每個黨員都有支援黨報工作的義務的觀點。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版的《紅色中華》上,也載有不少類似觀點的文章,為延安整風期間無產階級新聞學理論的建設和黨報觀念的樹立打下了基礎。1942年起,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刊不斷髮表論述無產階級新聞學基本觀點和黨報觀念的文章。 1949年, 華中新華書店將這些文章彙集成《新聞工作文獻》一書出版。其中收有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的《怎樣辦黨報》、列寧的《論我們的報紙》、陸定一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周揚的《反對客裡空作風,建立革命的實事求是作風》等論文。40年代出版的惲逸群的專著《新聞學講話》,強調了新聞的指導作用,既有對資產階級新聞理論的批判,也有對新聞客觀規律的認同和繼承。
新聞事業史著作
1919~1949年出版的中國新聞事業史著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中國新聞學者的中文專著
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蔣國珍的《 中國新聞發達史 》率先出版。接著出版的有黃汝翼的《新聞事業進化小史》,趙君豪的《中國近代之報業》,胡道靜的《報壇逸話》、《新聞史上的新時代》等。其中以戈公振及胡道靜的著作影響最大。戈公振的著作是中國出版的第 1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以史料翔實、考訂精詳著稱於世。胡道靜的著作是他從事新聞史研究的成果彙集,收入不少第一手資料,並向讀者介紹了自己治史的新方法與新觀念。
中國新聞學者的外文專著
最早的一部是1924年汪英賓的《中國本土報紙的興起》。全書共 5章,提出了中國報紙是世界報紙之發端的觀點,並劃分了中國報紙發展史上的各個不同階段,介紹了當時中國的言論出版自由觀念及報紙條例。此後,林語堂的《中國報紙和輿論》,趙敏恆的《外人在華新聞事業》等英文著作相繼出版,都較有影響。
外國新聞學者的外文專著
在這一時期出版的中國新聞事業史著作中,還有一批外國學者用外文撰寫的專著,其中最著名的是1933年出版的燕京大學新聞系美籍教授白瑞華的《中國報紙,1800~1912》。作者參考了100 餘種中英文論著,並從不列顛博物館蒐集到許多資料,史料豐富翔實,是一部研究中國初期報業及外國人在華新聞事業的、有參考價值的專著。
地方新聞史和專門史著作
項士元的 《 浙江新聞史》、秋蟲(蔡寄鷗)的《武漢新聞史》、吳憲增的《中國新聞教育史》 及趙君豪的 《上海報人的奮鬥》等相繼問世,豐富了新聞史研究的內容。
新聞業務著作
中國現代有關新聞業務的研究,最初是和新聞理論的研究相聯絡的。20年代出版的任白濤的《應用新聞學》、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周孝庵的《最新實驗新聞學》,都有研究新聞業務實踐的專門章節。30年代以後,才從新聞理論的研究中分離出來,出現了一批專門論述某一方面新聞業務的專著。
採訪業務著作
有王文彬的《採訪講話》、趙敏恆的 《採訪十五年》、王研石的 《實踐新聞採訪學》等。其中趙敏恆的《採訪十五年》一書,介紹了作者從事記者工作的經歷, 總結了新聞採訪工作的經驗,材料豐實,較有價值。
新聞寫作著作
有金照的《怎樣寫新聞通訊》、宮達非的《大眾文化編寫工作》、戈揚的《新聞的採訪與寫作》等。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也編輯出版過一部《新聞寫作研究》。
編輯評論著作
有郭步陶的《編輯與評論》、謝崇周的《新聞標題理論與技術》、張鶴魂的《新聞評論》等。其中郭步陶的著作對新聞編輯的方法、新聞評論的種類及其變遷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並歸納出評論寫作的6 種方法,有一定實用價值。此外,黃天鵬的《新聞文學概論》,對新聞文學的性質、作用及各種新聞文體的演變,作了詳細論述,是這一時期研究新聞文體的唯一專著。
關於新聞事業的經營管理、新聞廣告、新聞記者的職業修養與培養等方面,這一時期也出版有專著。吳定九的《新聞事業經營法》,鄒韜奮的《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蔣裕泉的《實用廣告學》等,在這些領域有不少新的開拓。黃天鵬則有多本著作介紹名記者成名的歷史,並論述怎樣當好一個新聞記者。此外,還出版了不少指導讀者閱讀報紙的著作,如楊東蒪的《國際新聞讀法》等。
叢書及譯著
新聞學叢書的出版,是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新聞教育的需要。在中國現代出版的幾套新聞學叢書中,申報新聞函授學校編寫的一套包括14種講義的新聞函授叢書最有價值。這部叢書集30年代新聞學研究之大成,由對各個方面有研究的著名報人和學者合作寫成。此外,漢奸管翼賢在他主持中華新聞學院教學工作期間,也編出了一部9冊20篇的叢書《新聞學整合》。這部叢書詳細介紹了德、日法西斯的新聞理論與政策。中國現代出版的新聞學譯著中,戈公振翻譯的J.F.N.克拉克的《新聞學手冊》(出版時易名《新聞學撮要》)、王文萱翻譯的杉村廣太郎的 《新聞概論》、 袁殊翻譯的《新聞法制論》、曾覺之翻譯的《無線電廣播的文化教育作用》,阮春芳翻譯的《聽眾心理學》等,都有較大影響。
中國現代新聞學著作,在出版的數量方面和新聞學研究的廣度、 深度方面, 都超過中國近代的同類著作。其中有些不僅當時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而且至今仍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