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辛,G.E.

[拼音]:lirunlü

[英文]:rate of profit

在資本主義社會,指剩餘價值量同預付總資本量的比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表示資本增殖即資本家贏利的程度。

資本家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他以一定量的價值額投入週轉,獲得更大的價值額。這個增殖額是可變資本帶來的,即由僱傭工人的無償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但是,對資本家來說,預付資本的各個組成部分對於剩餘價值的生產是同等重要的,不管剩餘價值從何而來,它總歸是超過成本價格以上的餘額,從而也是超過全部預付總資本的餘額。這個餘額同預付總資本保持一個比率,即利潤率。如果用p′代表利潤率,m代表剩餘價值,c代表不變資本,v代表可變資本,它的計算公式就是

馬克思說:“用可變資本來計算的剩餘價值的比率,叫作剩餘價值率;用總資本來計算的剩餘價值的比率,叫作利潤率。這是同一個量的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計算的標準不同,它們表示同一個量的不同的比率或關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1頁)。對每個資本家來說,他經常關心的就是這個利潤率,對於利潤率高低變動的預測,就成了他的生產經營決策的最主要的根據。剩餘價值率

表示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或產業資本家對僱傭工人的剝削程度,它反映工人創造的新價值按什麼比率在資本家與工人之間進行分配,從而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關係。而利潤率則表示剩餘價值量同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即資本的增殖程度,或資本家贏利的程度,由於總資本價值同剩餘價值之間沒有任何內在的必然聯絡,所以利潤率掩蓋了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本質,而使資本關係神祕化了。

利潤率既然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因此影響利潤率變化的因素,首先取決於剩餘價值率的高低。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利潤率的高低同剩餘價值率的高低成正比,而同預付總資本價值的大小成反比。利潤率的高低還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

(1)資本有機構成。在剩餘價值率既定的條件下,利潤率的高低同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成反比,即:資本有機構成愈低,一定量資本吸收的活勞動就愈多,榨取的剩餘價值量也愈多,利潤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

(2)資本週轉速度。利潤率一般是以一年為期來計算的。假定其他條件(資本有機構成、剩餘價值率、工作日長度)相同,則年利潤率的高低同資本週轉速度的快慢成正比,而同資本週轉時間的長短成反比。資本週轉速度愈快,同量的可變資本在一年內就可以推動更多的活勞動,從而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量,使利潤率提高;反之亦然。

(3)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如以靠犧牲僱傭工人健康為代價而實現的勞動條件的節約,可以減少不變資本的支出,從而提高利潤率;通過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生產的排洩物(廢渣、廢水、廢氣等)減少並加以綜合利用,既可減少不變資本的支出,又可增加收入,從而提高利潤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還會通過不變資本的構成要素,特別是原材料價格的變動(這情況同供求關係的變動無關),促使資本增殖或貶值(這情況同貨幣價值的變動無關),從而對利潤率發生直接影響。如其他條件不變,利潤率的高低同原料價格的高低成反比。

資本為追逐利潤率而在不同部門流動的結果,使利潤率趨於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潤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普遍提高,一般利潤率呈下降的趨勢。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使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矛盾趨於尖銳化。

參考文章

保險利潤率與保險供給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