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齊烏斯

[拼音]:Nu'erhachi

即清太祖。姓愛新覺羅。中國滿族八旗兵的建立者和統帥,軍事家、政治家。

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河的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新賓老城),先世受明朝冊封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他年青時,勤奮好學,廣交漢人,略通漢、蒙文字,喜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足智多謀,武藝超群。萬曆十一年(1583),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他在女真各部趨向統一的潮流中,運用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策略,首先統一了建州女真(居今遼寧東部和吉林東南部)。明廷晉升他為都督僉事、左都督,後又封龍虎將軍。二十一年九月,在古勒山(今遼寧新賓古樓村附近)之戰中,擊敗葉赫等九部聯軍3萬之眾,自此軍威大震。繼又採取遠交近攻、聯此擊彼、各個擊破的策略,經多年征戰,統一了海西女真(居今松花江流域)。同時,採取徵撫兼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使東海女真(居今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及烏蘇里江濱海地區)歸附。進而派兵過黑龍江,渡海至庫頁島,統一了黑龍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基本上結束了女真各部長期分裂和混戰的局面,逐步形成新興的滿族。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過程中,在女真氏族狩獵組織的基礎上,經過逐步改革,於四十三年建立了八旗制度。他以旗統軍,以旗統民,把分散的女真各部組織在旗下,平時生產,戰時出征。八旗兵賞罰嚴明,號令必行,將士樂於征戰。他大力推行社會改革,創立滿文,促進了滿族社會的發展。四十四年,在赫圖阿拉稱汙,立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為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礎。

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四月,他乘明朝統治衰敗之際,以明朝“殺我父祖”、“耕種田穀不容收穫”等“七大恨”(《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二)為由,嚮明宣戰。不久,攻佔了撫順(今屬遼寧)、東州(今撫順南)等城堡,擊斬明總兵張承蔭以下萬人。次年三月,在薩爾滸之戰中,他選擇有利戰機,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速戰速決,大敗明軍,取得了戰略轉折性的勝利。天啟元年(天命六年,1621),率軍攻佔瀋陽、遼陽。次年又克廣寧(今遼寧北鎮)、義州(今遼寧義縣)等40餘座城堡。六年正月,率軍圍攻寧遠(今遼寧興城)時,被明將袁崇煥擊敗。同年八月十一逝世。

努爾哈赤戎馬生涯40餘年,常躬親征戰,指授方略,培養出一批能征善戰和治軍有方的將領。用兵主張“不勞己,不頓兵,智巧謀略為貴”(《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五),在實戰中,常出奇制勝,以弱勝強,以少克眾。其軍事思想對後來兵家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