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柴,P.-P.-F.-C.S.de

[拼音]:Han huaxiangzhuanmu

東漢時期的以嵌入墓壁上的畫像磚為裝飾的墓葬。集中分佈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區。其他地區也偶有發現。墓主大都是當地豪強。早在清末,這種畫像磚已為收藏家所著錄,但由於都是非發掘品,對其在墓中的位置及準確涵義並不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通過對成都、新繁、新都等地畫像磚墓的發掘,搞清了墓中整組畫像磚內容的相互關係,同當地的畫像石墓相比,雖然比較簡略,但基本相似。這種畫像磚,是研究當時四川地區社會面貌和雕塑藝術的重要資料。

墓室結構

可分為磚室墓和磚石混合結構墓兩類,規模一般大於當地同時期的普通墓葬。磚室墓內僅嵌入畫像磚,以1955年發掘的新繁清白鄉墓為例,墓室全長12.72米,由前室、中室、後室、側室和耳室9室組成,在前、中、後等 5個室中共嵌入畫像磚54塊。磚石混合結構墓多為畫像磚與畫像石並用,以1953年發掘的成都揚子山1號墓為例,墓室全長13.84米,由前、中、後室組成,在前室兩側壁共嵌入10塊畫像磚,畫像石則分佈在中室,其內容基本一致而又互為補充。墓大多早年被盜,隨葬品為大型陶俑、鎮墓俑頭、錢樹、五銖錢等。

畫像磚的題材和內容

磚上的畫像均模印而成,均施彩繪,出土時色彩已大多剝落。凡成都、新繁、新都一帶墓所出畫像磚多方形,長、寬一般在40~50釐米左右,畫面複雜,形象生動,製作較精。廣漢、德陽、彭縣、新津、邛崍、彭山、宜賓等地所出則多為長方形,一般長50釐米、寬30釐米左右,影象簡單呆板,製作較粗糙。不同墓內所出的同一內容的畫像磚,往往同出一模,可見是墓主的家族按死者的社會地位從市集上買來若干類畫像磚組合而建成的墓。

目前發現的不同畫面的畫像磚已達50餘種,其題材內容主要有 5類:

(1)墓主經營的農業、副業、手工業和商業活動,如播種、收穫與弋射、桑園、採蓮、井鹽生產、市集交易、踐碓舂米、釀造等。

(2)表現墓主身份和經歷的車騎出行、尊賢養老、講學授經等。

(3)表現墓主享樂生活的樓闕、宅院、糧倉、庖廚、宴飲、樂舞百戲等。

(4)神話故事,如伏羲、女媧、西王母、仙人六博等。

(5)描繪社會習俗方面的內容,如社日期間樹下成群男女相會的高禖圖,反映了一種原始風俗的遺痕。各類畫像磚在墓室中的排列順序,一般近門處為門闕畫像,向內依次為車騎出行、生產活動、墓主享樂生活方面的內容,西王母等仙人一類畫像磚多嵌裝在後室或側室後壁較高的位置上。

其他地區的畫像磚

除四川地區外,在陝西、江蘇、江西、湖北、雲南等地東漢時期一些磚室墓的小磚側面,也往往有模印的簡單影象,內容多為仙禽神獸、車騎、祥瑞圖和荊軻刺秦王一類歷史故事等。但這些畫像磚,無論從形制、風格,都與四川地區的迥異。

參考書目

重慶市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藏四川漢畫像磚選集》,文物出版社,1957。

劉志遠:《四川漢代畫像磚藝術》,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