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霆 (1931~  )

[拼音]:Zhongguo Shehui Kexueyuan Zhexue Yanjiusuo

[英文]:Institute of Philosoph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哲學理論研究機構。原名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系統地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探討科學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重大哲學理論問題,研究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的歷史及其發展,研究美學、倫理學、邏輯等分支學科的理論問題、歷史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該所籌建於1955年春,籌委會由潘梓年、胡繩、馮定、李達、杜國庠、楊獻珍、艾思奇、金嶽霖、馮友蘭、趙紀彬等學者組成。1955年9月底正式成立,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潘梓年任所長,下設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自然辯證法、邏輯學六個研究組。出版刊物有:《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通訊》和《哲學譯叢》等。“文化大革命”期間該所的科研業務中斷,1976年10月後恢復研究工作。1977年後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許立群任所長。1982年起,邢賁思任所長。為了促進哲學科學的發展,1977年將原有的研究組擴充為研究室,又陸續新增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毛澤東哲學思想、現代外國哲學、倫理學、美學等五個研究室和東方哲學研究室。

全所1985年7月底實有研究人員195人,其中高階研究人員71人。該所從1956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外國哲學史、現代外國哲學、美學、邏輯學、宗教學等六個專業可以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這六個專業的博士生指導教師分別為邢賁思、趙鳳岐、夏甄陶、賀麟、楊一之、王玖興、汝信、陳元暉、李澤厚、沈有鼎、周禮全、王明。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該所的哲學研究出現了新的氣象。據1984年底統計,全所出版專著91部、譯著47部,還有大量的論文、譯文和資料;1982年開始編輯《中國哲學年鑑》。這些成果對推動學術活動和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了一定的作用。

該所圖書館1985年7月底藏書184513冊(卷)。其中有中文平裝書70902冊;線裝古籍56670冊,包括善本書77種,1111冊;外文圖書 35445冊;此外,還藏有國內出版的全部哲學刊物和 300多種世界各地出版的外文哲學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