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

[拼音]:xinwen

[英文]:news

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事實成為新聞,需經傳播者選擇, 並藉助語言、文字、影象等符號載體及時傳播。“事實”、“報道”、“新近”是構成新聞的3個因素。

定義種種

國內外新聞學術觀點有不同的流派,因而對新聞的定義有不同的表述。西方新聞界有如下的提法:“新聞是一種令人驚叫的事情” (《紐約太陽報》主編C.A.達納);“反常的事情是新聞”(美國雜誌作家W.埃爾文);“所謂新聞, 就是為了向大多數人傳播知識和趣味,把最新的,或者與現在有關的所有舊事物的存在、變化、興衰、發展等現實情況印刷出來的報道”(日本新聞學者關一雄);“新聞就是把最新的現實的現象在最短的時間距離內,連續介紹給最廣泛的公眾”(德國新聞學教授E.多維法特) 。在中國,有人認為新聞是現在新的、活的社會狀況的寫真;有人強調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實;有人認為新聞是經報道的新近事實的資訊。

詞源

新聞一詞,始於中國唐代,李鹹用著的《披沙集》中,有“舊業久拋耕釣侶,新聞多說戰爭功”的詩句。南宋《京本通俗小說》中,已把新聞作為“最近訊息”理解。德語“新聞” (Zeitung)一詞,源於德國北部俗語“報道” (Tidewde),其義指商旅傳播的趣聞軼事,15世紀,又演化為“在時間上絕對新穎的事物”,16世紀後,被用作印刷物的代名詞,作“報紙”解。英語News一詞,源於希臘,《牛津詞典》解釋為“新鮮報道”,說始於142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詔書:“我把可喜的新聞帶給他”。18世紀後,News開始作為現代意義的詞彙應用 。在俄語中 ,相當於 News 一詞的是Новость, 與“新的”(Новый)同一詞根。日文“新聞”一詞,作“報紙”解,始於幕府時代文久二年(1862)1月發行的《官版巴達維亞新聞》。

歷史

新聞是適應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溝通訊息需要的產物。在原始社會,人類已用訊號 (語言、手勢、音響、烽火、符號、圖畫、結繩 )互通訊息。由於生產力發展,文字出現,人際關係日益密切,書信新聞與手抄新聞相繼問世。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後,隨著商業、貿易、航海業的發達,印刷術的普及,產生了從事採集新聞的社會職業和專門傳播新聞的機構。電信和電子等現代科學技術發明後,又出現了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通訊衛星與電腦技術的應用,革新了新聞採寫編播的過程,提高了傳播速度,擴大了傳播範圍,縮小了世界空間。新聞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型別

(1)按事實發生狀態分,有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週期性新聞。

(2)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有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

(3)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範圍分,有國際性新聞、全國性新聞、地方性新聞。

(4)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有典型新聞、綜合新聞、系列新聞。

(5)按傳播渠道與資訊載體分,有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

(6)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特性

(1)現實性。新聞是反映現實的手段,為受眾提供外部世界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現代社會,新聞是影響受眾認識和改造現實社會的一種動因。

(2)時間性。新聞是時代的最新記錄,是“易碎品”,時過境遷。要在最短時間內及時披露,講究時效。

(3)公開性。新聞不同於內部情報,也不是私人間互通訊息;它面向大眾,公開傳播,傳播面越廣,受眾越多,價值就越大。

(4)連續性。客觀世界一刻不停地運動、變化, 每日每時同受眾見面的新聞報道,連續地、如實地反映變動著的客觀事物,不能等到某一事件結束才進行。

功能

(1)傳遞資訊。新聞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它幫助受眾清除或減少對外部世界認識的不確定性。新聞是一種具有新聞價值的社會資訊,能溝通人際關係,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內外交流,橫向溝通,把個人與國家乃至整個世界聯結起來。

(2)宣傳鼓動。客觀存在的事實一經傳播,往往反映出傳播者的思想傾向與政治立場。各個階級的政黨、集團常用新聞作為宣傳手段,傳播自己的觀點 、主張 、政策,以影響社會輿論,爭取群眾。

(3)服務社會。新聞能預測形勢,提供諮詢,幫助受眾趨利避害,正確決策。

(4)提供知識與娛樂。新聞能為受眾提供知識,開闊視野,也能為受眾提供珍聞趣事,賞心悅目。

參考書目

陸定一: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解放日報》(延安),1943.9.1。

M.曼徹爾著,艾豐編譯:《新聞報道與寫作》,廣播出版社,北京,1981。

參考文章

2010年十大國際環境新聞環保百科機動車輛保險的重要新聞保險特大新聞 感冒會影響牛皮廯嗎?面板科與傳染白癜風預防瀘州新聞面板科與傳染國家稅務總局有沒有新聞發言人呢?財務稅務亞非新聞工作者日的由來文學為防止新聞報道與廣告發生混淆。大眾傳播媒介釋出廣告應當履行什麼義務?工商行政“新聞”的由來文學亙古新聞造句素材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的由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