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多夫金,В.И.

[拼音]:zaochi

[英文]:tooth notching

某些民族在原始社會時期產生的一種特殊習俗。又稱“折齒”、“拔齒”、“打牙”。有些學者認為,源於原始人模仿圖騰動物的特徵;也有的認為,與氏族成員獲得成丁及成婚資格有關;還有的認為,與區別族別和身份有關,或為了美容、裝飾、服喪及避邪。在中國,此俗的產生可溯源到6000餘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產生於山東—蘇北的大汶口早期文化分佈地區,後流行到中國東南部、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包括屈家嶺、馬家浜、良渚等文化和華南的印紋陶文化分佈地區的古居民。在越、僰、僚、濮、烏滸等古族中也長期流行。直至20世紀30、40年代,部分仡佬族、高山族仍行此俗。

有些民族的男女青年普遍鑿齒,有的民族只限於男性或女性一方。鑿齒者多在青春期。鑿齒的方式有敲折、拔除、鋸平、毀損等,以對稱地拔除門齒(中、側)和犬齒兩類齒組為多,拔下齒的較少。在世界其他地區,除歐洲外,鑿齒風盛行於東亞、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大洋洲、太平洋許多島嶼、非洲東部和東南部以及幾內亞、剛果等地許多居民中。日本在繩紋時代,鑿齒風俗也頗盛行。

參考文章

磨牙鑿齒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