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1

  我欣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什麼呢?很多,比如情節,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一種能撼動你心的真情。我從克里斯朵夫的世界裡,感受著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這是一種普遍的昇華了的美,是平常生活裡壓抑了的美。這種美在每個人的心裡,在心靈深處,在許多人渴望的世界裡。人是多麼孤獨的動物啊,然而有時又是多麼熱鬧。

  現在這個年齡,重讀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時讀它不一樣了。然而,它還是好,那麼好,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當然,我關注的內容、細節已經變了。然而,一個人的歷程裡,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誠、坦蕩、執著、堅強、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雖然他有一個孤獨的靈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把風聲、水聲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響融入在他的音樂裡,對音樂產生強烈的情感,雖然他才10幾歲就要承擔起養家的重任,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雖然所有世人對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對音樂產生了更強烈的情感,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

  反過來看看我自己,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和長笛,雖然有良好的環境好老師,但有時怕吃辛苦,能少練的就少練,反過來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國的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境界啊!當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落魄音樂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們爭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對這一切,一點都不驕傲。顯示了他的平凡和偉大。讀完這本書,讓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棄、不自卑的面對逆境和困苦;不驕不燥的面對成績;用情之真,愛之切的心態去面對友誼。我相信,伴隨約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樂,從今之後,也會伴隨著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相信,音樂不僅讓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變得絢爛迷人,也會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約翰。克里斯多夫是不是理想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其實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告訴我們——英雄就是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喜,他怒,他悲,他痛,但是,他不沉淪。他的生命是為著自己的理想而點燃,他的一切是為了追求而執著。 此外,他一生的桀驁不馴,我認為也相當鼓舞人。永不放棄的抗爭,與無時無刻的激情,到了老年無我兩忘的恬靜,都令人神往!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後感2

  《約翰克里斯多夫》是一部傳記體小說,是羅曼羅蘭藝術水平的最高體現。它規模宏大,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寓意深刻。集浪漫主義之大成,創立了傳記體小說的典範。的確,與一般小說相比,它更有詩的優美,歌的雄渾。你很難想象,這百萬字的長篇,它的藝術水準竟可以保持在一個令諸多文人歎為觀止的高度上。與此同時,羅曼羅蘭的批評、剖析、譴責的聲音,也如洪鐘一般在書中迴響著。

  人們常常以為,浪漫主義藝術家把自己鎖在象牙塔裡,住在柏拉圖的理想國裡,畫幾幅《聖母加冕》,奏一曲《梁祝》,難道就能從此穿越到大清去了嗎?不可能!羅曼羅蘭與眾多最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一樣,他有一顆天父般雄健的心靈與廣闊的胸襟。他們創造的唯美的浪漫主義作品,就像火炬,照亮了昏沉的現實,讓每一片腐爛的塵埃無處遁逃。

  如今,或者說是從古至今,有許多偉大的浪漫主義者,他們從來不“穿越”,也從來不在下午滿街走;同樣,也有許多人以“藝術”的名義,想偷渡到天堂裡去。富於幻想、崇尚自由、迴歸人性,本都是極好的。但,思想與藝術,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以拋棄現實。李白有詩: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他已脫凡塵,遁入仙界,卻還是傷痛於洛陽一帶叛軍的橫行、生靈的塗炭。這,是一個真人,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心靈對於苦難勇敢的凝視與反思。

  沒有辦法,我們需要直面生活,猶如那狂人的雙眼;猶如那羅曼羅蘭。社會的黑暗——如果有,社會的血跡——如果有,我們要去看、去擦、去治。不要以為藝術與美會因塵俗而消亡。要知道,《格爾尼卡》是畢加索先給全人類最偉大的傑作,而它,描繪的是屠殺與壓迫,卻激發我們爭取生命與正義。

  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因為理性?還是感性?我們爭論了那麼多年,應該有個結果了。

  原來,理性、智慧使我們找到前進的方向;而感性、愛是我們不濫用理性,並使智慧得以永久的存在而不至於消泯的保證。克里斯朵夫雖是一位藝術家,但他繼承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諸多先哲們的夙願:以人為本、自由無價。因為只有這樣,人類才得以興旺壯大。而要達到它們,作為一個藝術家,就要用無悔的狂熱與深情去衝破人為或天然的枷鎖。

  唯有感性,不願直面現實,那不是藝術,因為那是無根之水;唯有理性,被顧慮銬住手腳,那不是藝術,是空想。

  藝術之所以為藝術,是因為它生自人類社會汙濁的,卻洗淨了我們心中的愚魯和自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