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底

[拼音]:Ding Xilin

中國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於江蘇省泰興縣。 1913年畢業於交通部工業專門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1914年,入英國伯明翰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20年歸國,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抗戰開始後,隨研究所西遷昆明。1940年到香港。香港淪陷後,攜眷逃出,在廣州遭汪偽軟禁。汪偽政府曾約請他去南京任職和中山大學任教,均遭拒絕。後化裝逃出廣州。抗戰勝利後,於1947年初辭去物理研究所所長職務,赴山東大學任教。1948年曾去臺灣大學任理學院院長職務5個月。9月仍回山東大學執教。 1949年9月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先後擔任了文化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1974年4月4日逝世。

丁西林自幼喜愛文藝,留學期間閱讀了大量歐洲戲劇、小說名著。歸國後從事業餘戲劇創作,成為“五四”以來致力於喜劇創作的有影響的劇作家之一。丁西林發表的劇作共10部:《一隻馬蜂》(1923)、《親愛的丈夫》(1924)、《酒後》(根據叔本華同名小說改編,1925)、《壓迫》(1926)、《瞎了一隻眼》(1927)、《北京的空氣》(1930)、《三塊錢國幣》(1939)、《等太太回來的時候》(1939)、《妙峰山》(1940)、《孟麗君》(1961)。其中7部是獨幕劇。丁西林生前未發表的《幹懷》和《智取生辰綱》,已一併收入1985年中國戲劇出版社的《丁西林戲劇集》。

丁西林的喜劇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集中體現在《一隻馬蜂》、《壓迫》和《三塊錢國幣》中。

《一隻馬蜂》寫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兒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餘小姐說與姪兒為妻。豈料兒子早已與餘小姐相愛,當他們接吻被吉母撞見後,就戲弄地說:“喔,一隻馬蜂”,以矇混吉母。此劇發表後,許多大學曾演出。1926年由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公演,趙太侔導演。

《壓迫》反映的是大城市一些房東普遍不招單身房客的現象。劇中寫一個男房客交了房錢之後,房東太太卻以無家眷不租為由要趕走男房客。此時又來了一個單身女房客要租房,於是二人假稱夫妻租下了房子。此劇於1926年6月5日由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首演於北京,余上沅導演。

《三塊錢國幣》的劇情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外省逃難來的吳太太,因女僕打破一隻花瓶,強行索賠三塊錢國幣。此事激起流亡學生楊長雄的不平,爭持不下。楊某憤而將吳的另一隻花瓶擲碎,同時遞上三塊錢國幣。

丁西林認為喜劇是一種理性的感受,必須經過思考,必須有味。喜劇的笑也不同於鬧劇的鬨堂、捧腹,而是“會心的微笑”。他的創作實踐實現了自己的理論主張。丁西林寫喜劇,使用的是一種細膩的分析的筆法,而一般不採用通常意義上的誇張,更不求助於外加的笑料。他的獨幕喜劇大都情節單純,人物不多,也沒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劇中的喜劇性“種子”,形成核心情節,如《一隻馬蜂》寫餘小姐的謊言、《壓迫》寫房客的計謀、《三塊錢國幣》寫吳太太的無理要求。丁西林喜劇所展現的是人物之間各種喜劇性矛盾關係和他們不同的喜劇性格。在劇情展開上,也是波瀾起伏,妙趣橫生,有鮮明的層次和節奏。他還很重視喜劇的結尾藝術,每每在全劇矛盾衝突已經結束了之後,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筆,進一步強化喜劇效果。丁西林喜劇的語言,也以幽默俏皮為人稱道,對喜劇技巧的運用揮灑自如,毫無斧鑿痕跡。

丁西林的劇作絕大部分都曾被搬上舞臺,尤其他的獨幕喜劇,堪稱喜劇領域中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國“五四”以來話劇在喜劇創作方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