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亞尼,A.

[拼音]:qihua

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指陰陽之氣化生萬物。《莊子·知北遊》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腐臭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腐臭,故曰通天下一氣耳。”指出萬物皆氣的變化。古代的氣化學說,經歷了精氣說與元氣說兩個發展階段。以《管子》的《心術》、《內業》等篇為代表的精氣說,把細微而能變化的氣稱為精氣,作為世界的本原。精氣說提出“化不易氣”的觀點,但沒有擺脫老子的影響,認為“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但對道與氣的關係沒有說明。元氣說始於漢代。王充認為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生成的。他說:“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俱稟元氣,或獨為人,或為禽獸。”以元氣為構成萬物的物質本原。北宋哲學家張載繼承了古代的氣化說,肯定了一切存在都是由氣構成,氣“升降飛揚,未嘗止息”,處於永恆的運動變化之中。並進而提出“有氣化,有道之名”的命題,指出道是氣化運動的過程。他認為,氣本身包含了陰陽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氣的運動變化過程即是陰陽對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吸引的過程,所以道又稱為“太和”。“太和”就是陰陽合和的矛盾統一體,這是氣之所以能夠運動變化的內在根源。氣有聚散。聚則為萬物,散則歸於太虛。氣之於萬物,如同水之與冰,氣聚成形而為有,氣散則無形,但並非虛無,而是回到太虛。氣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朱熹不同意氣化即道的觀點,但是接受了張載的氣化學說,廣泛地論證了自然界的萬物都是由氣化所生,他認為氣能凝聚生物,理則無造作,但氣之所以能氣化生物則由於理。

張載的氣化說,從理論上否定了在物質實體的氣之外還存在一個獨立的道。明代的王廷相、清代的戴震都繼承了張載的氣化觀念。戴震認為,張載的“由氣化,有道之名”,“化,天道”等說法是“聖人復起,無以易也”。他指出,“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認為道就是氣的執行不息,是物質實體的運動變化過程,進一步發揮了張載的氣化說。

參考文章

氣化中醫電氣化鐵路變電所主要有哪幾項新技術?運輸/通用簡述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都採用了那些新技術特徵?運輸/通用我國交流電氣化鐵道供電制式有哪些?運輸/通用按照採用的電流制、電壓制的不同,目前電氣化鐵道有哪幾種類型?運輸/通用電氣化鐵道由哪些組成。運輸/通用電氣化鐵道優越性有哪些?運輸/通用高速電氣化鐵路中動態受流技術的好壞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運輸/通用高速電氣化鐵道接觸網零部件應具備哪些特點和優點?運輸/通用試述高速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的主要技術特徵?運輸/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