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

[拼音]:yamaijiaren

[英文]:Jamaican

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牙買加居民的總稱。共 225萬人(1982)。沿海平原地區的人口密度最大,僅金斯敦地區就達70多萬人。 城市人口約佔70%。 英語為通用語言,其語音、語法同標準英語有較大差別,方言中有各種非洲語詞彙。華人和印度人後裔使用華語和印地語。多信基督教新教,少數人信猶太教,部分居民中殘存著非洲的一些宗教信仰。

牙買加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印第安人。1509年,受西班牙殖民統治。1655年英國佔領牙買加以後,英國人從非洲輸入大批黑人,充當種植園的勞動力。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牙買加成為當時世界上販買黑奴的最大市場之一。19世紀中期,英國殖民者又從亞洲招來一些印度人和華人作為“契約勞工”。黑奴曾多次舉行起義反抗殖民統治,迫使英國廢除奴隸制,改牙買加為直轄殖民地。經過長期鬥爭,牙買加於1959年獲得自治,1962年宣佈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現代牙買加居民中,黑人佔76.3%,黑白混血種人佔15.1%,印度人佔3.4%,白人佔3.2%,華人佔1.2%,還有少數來自敘利亞等國的移民。牙買加人的經濟以鋁土、製糖和旅遊業為主。近幾年來,製造業有所發展。經濟命脈基本上為美、英等國資本所控制。農作物有甘蔗、香蕉、咖啡、胡椒、菸草、可可、椰子、柑橘、稻穀等。不到人口 1%的大莊園主佔有大半耕地,佔農業人口75%左右的農民只佔有耕地的12%。山藥、 甘薯、 香蕉、大米等為大眾食物。具有非洲文化的許多特點,突出表現在故事、傳說等民間創作中。農村房屋一般是用木板作牆、鐵板蓋頂的平房。富裕者的房屋分現代式和英國古老式兩種型別。多穿普通歐式服裝,男女服裝色彩鮮明,白色最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