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

[拼音]:Yelige yizhi

[英文]:Jericho Site

西亞以新石器時代堆積為主的遺址。位於約旦西部約旦河河口西北約15公里處。遺址的文化層自中石器時代延續至青銅時代,堆積極厚。比較重要的發掘工作是1935~1936年英國考古學家J.加斯坦(1876~1956)和1952~1958年英國女考古學家D.K.凱尼恩進行的。這一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西亞納吐夫文化以後的文化發展有重要意義。

耶利哥的中石器文化堆積與納吐夫文化相似,為獵人和食物採集者文化。此後為原始新石器文化,屬遊獵向定居生活過渡的階段,農業出現與否尚不能肯定。接著是前陶新石器文化,包括A、B兩期。前陶新石器A時期的遺址面積達4公頃,周圍有厚1.64米的石牆,石牆殘高3.74米,外有寬8.5米、深2.1米的壕溝。城牆內有石建望樓,高8.15米,內有通向頂部的階梯。居民居住土坯砌築的圓形房屋。根據遺址的規模推斷,居民約有2000人,要維持這麼多人的生活,必須依靠農耕。防禦系統的建築,說明當時已有很發達的公社組織。石器較簡單,主要有鐮、鏃、錐、鑿、錛等,可能是納吐夫文化傳統的繼續。這一階段的年代約當前第9千年後半葉至前第7千年中葉。前陶新石器B的石器與前一階段不同,出現了長而薄的石刀,還有大量磨石、石錘、石杵、碾石。房屋變化明顯,呈方形,用卷葉形燒磚建造。有的建築物被認為屬於神祠,出有粘土製男、女、小孩像及頭骨等。頭骨面部用塗泥法復原並施彩繪,眼窩嵌以貝殼,被認為是祖先崇拜的象徵。這一階段的年代下限已晚至前第6千年初。

耶利哥的有陶新石器文化材料很少。在銅石並用時代可能一度被廢棄,到前第 3千年重新興起,此時已進入青銅時代。在青銅時代中期,耶利哥曾是繁華的城市,築有堅固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