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拼音]:geming genjudi jingji

[英文]:economy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範圍內的國民經濟,其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經濟。

1927年以後,中國共產黨人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人民政府,組織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使農村成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建立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

革命根據地的經濟成份

革命根據地經濟主要由公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和私人經濟(包括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三部分組成。公營經濟屬於社會主義性質,是根據地經濟的領導成份。合作社經濟是農民和手工業者在個體經濟基礎上,按照自願互利原則,在生產、交換和信用等方面實行互助的集體經濟,具有社會主義因素。個體經濟是在消滅封建生產關係的基礎上屬於農民和手工業者所有的私人經濟,就農民而言就是“耕者有其田”的經濟(從1937年2月至1946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凡未經土地改革的根據地,原屬地主的土地仍歸地主所有)。根據地實行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城鄉一直存在資本主義經濟成份。

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時,在處理各種經濟成份的關係方面,實行儘可能地發展公營經濟,大規模地發展合作社經濟,獎勵私人經濟發展的政策。在建設工作方面,圍繞著革命戰爭這個中心,堅持自力更生,把農業生產放在首位,同時有計劃地恢復和發展手工業和某些工業,發展商業,建立獨立自主的銀行和金融系統,充分發揮公私兩方特別是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為保障革命戰爭供給和改善人民生活建立堅實的物質基礎。

革命根據地經濟的發展

分三個時期:

(1)1927~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9 月,中國共產黨於井岡山地區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根據地,此時,全國已有鄂豫皖、湘鄂西、廣西左右江、陝北、陝甘等根據地,遍佈10多個省、 300多個縣。在農業方面,根據地人民政府領導農民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組織農業互助合作,獎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家庭手工業。在工商業方面,根據地人民政府大力建立國營工礦企業,至1934年2月中央根據地有廠礦32個,職工2000餘人,川陝根據地至1935年5月有兵工、紡織、被服、煤炭等10個行業,職工5000餘人;同時,恢復和發展從事紡織、造紙、採礦、煤鐵、農具及各類日用品造制的個體或合作經營的手工業生產;對合法經營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保護、提倡和獎勵的政策,使之有利可圖;廢除以往一切苛捐雜稅,實行統一累進稅,合理負擔,實行自由貿易,公平買賣,同時建立管理機關,組織公私力量,有計劃地擴大工礦產品出口,增加必需品進口。在金融方面,建立國家銀行,發行貨幣,禁止金銀、外幣和其他貨幣流通,以保障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1935年,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造成了損失90%的革命根據地的嚴重後果,多年艱苦奮鬥得來的經濟建設成果亦損失殆盡。

(2)1937~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人民戰爭的抗日路線,至1945年5月,建立了遍佈19省、人口將近1億的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在經濟建設方面,根據地人民政府執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以及減租減息,互助合作,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組織軍民的大生產運動。農業生產方面,農民群眾各種形式的生產互助合作以及部隊、機關、學校的自給生產得到普遍發展。工商業方面,公營工業迅速壯大,生產能力增強,如陝甘寧邊區1944年10月有廠礦130個,職工7000餘人。晉綏根據地1944年建立了煤鐵、化學、兵工、機器工具、紡織、被服、造紙、印刷、製藥等行業,職工約2000人。山東根據地1945年初有廠礦88個,職工3000餘人。城鎮個體的和合作的手工業,特別是農民群眾以穿衣自給為主要目的的手工紡織合作到處興起。根據地人民政府對資本主義性質的工業、手工業實行貸款、訂貨、保障銷路和利潤的政策措施,加上市場擴大,私人投資積極性也很高。如陝甘寧邊區的私營織布廠,1939年有 6家,1941年增至30家,1943年再增至50家。商業繼續執行對內自由、對外管理的政策。金融方面,各根據地均建立了公營銀行,獨立自主地發行和管理貨幣。根據地的經濟建設支援了長期的抗日戰爭,普遍地改善了軍民生活,在陝甘寧邊區達到豐衣足食,其他抗日根據地也實現了生產自給。

(3)1946~1949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包括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和陳立夫為首的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提出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指導根據地和新解放的地區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上述綱領、方針和政策,激發了工人和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熱忱,解放了生產力,鞏固瞭解放戰爭的後方,以充足的人力物力源源不斷地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證瞭解放戰爭的勝利。

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的作用

主要有:

(1)粉碎了敵人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根據地的擴大建立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2)改善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大眾的生活,鞏固經濟上的工農聯盟,保證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

(3)建立和壯大公營經濟,實現公營經濟對私人經濟的領導;

(4)積累了領導經濟工作、財政工作以及管理工商業的經驗,造就了一大批經濟建設幹部隊伍;

(5)培養革命隊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密切聯絡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為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領導全國建設作了必要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