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間工藝館

[拼音]:Mei-Xi Zhanzheng

[英文]:Spanish-American War

1898年,美國為奪取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古巴和菲律賓群島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國際上陷於孤立。特別是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鬥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人民,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 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藉口,於4月22日對西班牙採取軍事行動。

早在戰爭爆發前夕,主持美海軍工作的海軍助理部長T.羅斯福即命令亞洲分艦隊司令G.杜威率艦隊集結香港待命,杜威進行了周密的作戰準備。1898年4月30日,美分艦隊進入馬尼拉灣,翌日晨,發現P.蒙託霍指揮的西艦隊。美西艦數對比為6:7,但美艦在總噸位、航速和火炮,特別是在戰備訓練水平方面,均佔優勢。經數小時戰鬥,西艦隊被殲,傷亡381人。美方只有7人受傷。與此同時,菲律賓起義軍積極行動,控制著馬尼拉外圍(該地尚有一支西班牙駐軍),佔領了許多重要島嶼和城鎮,並建立以E.阿奎納爾多為首的民族政府。8 月13日新到的美陸軍在艦隊支援下登陸,同時利用菲律賓起義軍,迫使馬尼拉的西軍投降。但在廢除西班牙殖民統治以後,美政府卻背棄支援菲律賓獨立的諾言,宣佈對菲實行軍事佔領,引起菲人民的強烈反抗。此後3年,美國對菲起義人民進行了殘酷的軍事鎮壓。

在加勒比海地區,西班牙原在古巴等地駐軍有20餘萬。古巴起義軍在M.戈麥斯·伊·巴埃斯領導下已解放大片國土,造成有利態勢。“緬因”號事件後,西政府派出一支艦隊(6艘戰艦,由P.塞韋拉指揮)前去防守波多黎各,5月19日進入聖地亞哥港。 美北大西洋分艦隊(7 艘作戰艦隻,司令為W.T.桑普森)立即對該港實行封鎖,並要求陸軍配合殲滅港內西艦隊。但美陸軍第5軍(約1.7萬人,W.沙夫特指揮)在聖地亞哥以東登陸後,堅持以奪取聖地亞哥城為目標;在攻佔城東制高點的戰鬥中傷亡1700人。7月3日,西艦隊奉命撤出聖地亞哥港,在港外被美艦隊殲滅,死亡160人,被俘1800人(包括塞韋拉)。美方僅傷亡各1人。16日,聖地亞哥城在古巴起義軍和美軍圍困下斷糧,城內外西守軍約2.3 萬人投降。25日,美陸軍司令N.A.邁爾斯率領的遠征軍在波多黎各登陸。西政府求和。8月12日,美西雙方同意停止軍事行動。

12月10日,雙方於巴黎簽訂和約。和約規定: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實際上淪為美國的保護國),將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轉讓美國;美國為獲得菲律賓向西班牙交付2000萬美元作為抵償。整個戰爭期間,美軍死亡約5000人(其中戰死不足400人,其餘多系病死)。美國以極小的代價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主要是利用了古巴、菲律賓人民的武裝鬥爭。這次戰爭,成為世界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主要標誌之一。在戰爭中,美海軍戰備程度較高,但陸軍準備不足,陸海軍協同很差,登陸作戰的組織混亂,促使戰後美國進一步加強海軍,併力圖克服戰爭中暴露的問題,為繼續向海外擴張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