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斯,E.

[拼音]:huobi cunliang yu huobi liuliang

[英文]:money stock and money flow

某一時點上的貨幣數量與某一時期內的貨幣數量。

貨幣存量

又稱貨幣供應量,指經濟社會中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貨幣的數值。在不兌現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通常包括兩個部分: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中央銀行的負債憑證,簡稱現金(通貨);非銀行部門所持有的商業銀行的負債憑證,簡稱存款貨幣。貨幣存量是一個靜態的貨幣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時點上貨幣數量的橫斷面。

貨幣供應量是以美國經濟學家M.弗裡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主義者所推崇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他們認為貨幣供應量是經濟過程的內生變數,其變動是由商品生產和交易內在因素決定的,同時對經濟過程有直接的反作用,又便於中央銀行進行直接控制。

貨幣流量

由美國經濟學家M.A.柯普蘭在《美國貨幣流量研究》(1952)一書中首先提出,後被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採用。它是指經濟社會中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貨幣的變動數值,表示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支出或流動數量,即貨幣存量與單位貨幣參加交易次數的乘積。例如,截至1990年12月31日止,貨幣存量為100億元,其中,每一貨幣在一年內平均參加交易次數為5次,那麼,該年內的貨幣流量就是500億元。因此,在一個給定的考察期內,貨幣流量等於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貨幣流量是一個動態的貨幣概念,它所描述的是某一時期內貨幣數量的縱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