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努蒂烏斯

[拼音]:gudai Maqidun

[英文]:ancient Macedonia

公元前5~前2世紀的奴隸佔有制國家。馬其頓位於巴爾幹半島北部,境內山區稱上馬其頓,濱愛琴海地帶稱下馬其頓。居民主要是希臘人(多利安人)、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亞人。公元前 5世紀中葉,以國王為首的奴隸佔有制國家在下馬其頓首先出現。公元前495~前450年當政的亞歷山大一世統一了整個下馬其頓。公元前413~前 399年在位的國王阿爾赫拉奧斯進行了旨在加強王權的軍事和幣制改革,促進了馬其頓的經濟和政治發展。他把首都從阿伊格遷到更靠近海的培拉。

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在位)最終統一了上、下馬其頓。他在軍事、行政和財政等方面推行一系列削弱氏族貴族和加強國王權力的改革,國勢日盛,並在鞏固了國內統治後積極向外擴張。當時希臘諸城邦之間紛爭不已,許多城邦內親馬其頓勢力增長。腓力二世巧妙運用外交與軍事等手段,使馬其頓很快成為左右希臘政局的力量。公元前 338年,在喀羅尼亞戰役中腓力二世戰勝希臘聯軍,從而成為希臘諸城邦的主宰。其子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 330年滅亡波斯帝國,不久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之間經過幾十年的鬥爭,建立了一系列希臘化國家,馬其頓王國僅據有巴爾幹半島一隅(見希臘化時代)。公元前 276年,安提柯二世·貢納特被馬其頓軍隊擁立為王,建立安提柯王朝(公元前276~前168)。該王朝積極參與希臘化諸國之間爭權擴地的角逐,力圖控制希臘。由於阿哈伊亞同盟勢力的增長,公元前229和前228年雅典和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相繼擺脫了馬其頓的羈絆。腓力五世(公元前 220~前179在位)企圖重新君臨整個希臘,並且在伊利里亞和小亞細亞擴張,與逐漸向地中海東部滲透的羅馬發生衝突。公元前215~前205年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與馬其頓均未取得決定性勝利,以大體維持現狀的和約告終。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200~前197)期間,腓力五世在庫諾斯克法萊戰役中敗北,被迫放棄馬其頓境外的所有領地。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公元前171~前168)則以馬其頓王佩爾修斯(公元前179~前168在位)在皮德納戰役中的慘敗告終。佩爾修斯被俘處斬。此後,馬其頓不再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被劃分為 4個彼此分離但仍保持一定自治權的地區。公元前 148年羅馬鎮壓了馬其頓人大規模的起義以後,又將 4個地區合併,使其和伊利里亞、帖薩利亞一起組成一個由羅馬人直接治理的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