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族文學

[拼音]:shoushu

[英文]:cadence

結束樂句或樂段的和聲進行公式。源出拉丁文cade-re。亦稱終止式。收束是決定樂曲各種段落的和聲因素,根據其結束和絃的基本功能屬性,分穩定收束與不穩定收束;根據其結束的完滿程度,分完全收束與不完全收束;根據其結束和絃的節拍位置與和聲節奏,分強收束、弱收束、隱匿收束與規避收束;根據其在曲式結構中的位置,又分中間收束、終止收束、省略收束與補充收束。

凡用主和絃結尾使產生停頓感者稱穩定收束,包括正格收束、變格收束與複式收束。由屬至主的收束稱正格收束;由下屬至主的收束稱變格收束;含有兩種不穩定功能的正格收束,即由下屬至屬再至主的收束,稱複式正格收束。穩定收束的和絃如為原位,其主和絃以根音的旋律位置結束於強拍,從而產生完滿的停頓感者,稱完全收束;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則稱不完全收束。

凡用主和絃以外的其他和絃結尾而產生暫時停頓感者,稱不穩定收束,包括半收束與阻礙收束。用屬和絃結尾者稱正格半收束;用下屬和絃結尾者稱變格半收束;用Ⅵ級三和絃或其他和絃結尾使主和絃延遲出現者,稱阻礙收束,或虛偽收束。

凡結束的最後和絃位於強拍者,稱強收束或陽性收束;若結束於次強拍或弱拍,則稱弱收束或陰性收束。凡全收束時樂曲依然繼續進行而不顯中斷者稱隱匿收束;凡阻礙收束時樂曲依然繼續進行而不顯中斷者稱規避收束。如果收束位於樂段結構的內部,稱中間收束;收束位於樂段或全曲的結尾,稱終止收束。凡前一段落的結尾與後一段落的開始互相重疊,前段落的結束主和絃融合於後段落之中者,稱省略收束或侵入收束,亦稱闖入收束;收束後為加強停頓感而再次收束者稱補充收束。

阻礙收束、隱匿收束、規避收束與省略收束,均系借用某種手法替代原處應有的停頓效果,故又通稱為假收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