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法院
[拼音]:Taohuawu nianhua
[英文]:New-Year pictures in Taohuawu
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民間年畫品種。桃花塢在江蘇蘇州城內閶門內一帶。蘇州歷史上是商業發達文化隆盛之地,畫家雲集,也是工藝美術和書籍雕版中心,畫工和雕版結合,創造了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約開始於明代後期,盛於清雍正乾隆之後,畫店集中地除桃花塢外尚有虎丘山塘一帶。清代顧鐵卿《桐橋倚棹錄》中記:“山塘畫鋪異於城內之桃花塢北寺前等處,大幅小幀俱以筆描,非若城內之桃花塢北寺為專用版印也。惟工筆粗筆各有師承,山塘畫鋪以沙氏為最著,謂之沙擁。所繪則有天官、三星、人物故事,以及山水、花草、翎毛,而畫美人則尤工耳”。
從上述描述,可知早期年畫有手繪及版印兩種,手繪年畫還有粗筆細筆不同風格。
咸豐年間,太平軍與清軍在蘇州展開激戰,山塘一帶畫店在戰爭中被毀,畫業遂集中於城內桃花塢北寺塔一帶,突出發展了木版水印年畫。
蘇州年畫鋪,可考者有張星聚、 張文聚、 魏鴻泰、呂雲林、陳福順、墨香齋、春源、季祥吉、柳雙合、謝義合、姚正合、王榮興、陳同盛、吳鴻增、吳太元、鴻雲閣等家,最盛時年產年畫數百萬張,主要行銷於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省。
桃花塢木版年畫以雕印套色為主,繪製都頗精麗。雍正、乾隆時的年畫如《蘇州萬年橋》、《蘇州閶門圖》(見彩圖)、《西湖十景圖》等,還明顯地吸收了歐洲銅版畫及透視畫法,用細密的排線表現光暗體積,並在透視上追求深遠廣闊的效果。
清中葉以後更多地向陽刻套色發展,線條洗練,善用粉紅、粉綠等色彩,在鮮豔中帶有典雅明麗的風采。題材有風俗、歷史故事、美女、娃娃、小說戲曲,年畫中不少以連環圖畫形式反映南方群眾所熟悉的故事(如巨集碧緣、珍珠塔等),用於辟邪納福的神碼及吉祥圖畫也帶有地區特點,如《蠶貓避鼠》就適應了南方群眾養蠶滅鼠的願望,《和氣致祥》則通過江南熟悉的滾圓可愛的大阿福形象表現了對和美幸福生活的嚮往。
蘇州在明清兩代畫家雲集,但桃花塢年畫作者為民間畫師,題款多署別號,如杏濤子(曾畫《山塘普濟橋》)、墨浪子(曾畫《西廂記》)、墨樵主人(曾畫美女)、桃溪主人、桃塢主人、鬆崖主人等。即使題姓名者如曹升、陳仁柔以及山塘畫鋪之沙氏其事蹟已失考。清末名畫家吳友如曾為桃花塢年畫繪稿,他在上海編印的《點石齋畫報》、《吳友如畫寶》等也為桃花塢的時妝美女年畫和時事年畫所借鑑。
清代末年,上海老校場開始有了銷售桃花塢年畫的店鋪,有的也從蘇州聘工匠為之刻印,畫店字號有老文儀、吳文藝齋、孫文雅、筠香齋、源興、趙一大等。蘇州年畫還予揚州、南通、蕪湖等地年畫發展以相當影響。但由於現代印刷的發展,使桃花塢年畫趨於衰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文化部門成立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研究所,蒐集舊版及資料,進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