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

[拼音]:Gongliu

現代詩人。原名劉耿直,江西南昌人。1927年3月7日生。1948年在香港參加地下全國學聯工作,並從事進步文化活動,以公劉、龍鳳兮、揚戈等筆名在《群眾》、《正報》、《華商報》、《文匯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及其他文章。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以新華社記者身份隨軍挺進雲南,開始詩歌創作。第一本詩集《邊地短歌》出版於1954年。從這時開始到1957年,著有詩集《神聖的崗位》(1955)、《黎明的城》(1956)、《在北方》(1957)、長詩《望夫雲》(1957)、以及與黃鐵等合作整理的長詩《阿詩瑪》等。

公劉以《西盟的早晨》一詩的發表引起詩歌界的注意,被譽為“一朵奇異的雲”。他寫於雲南邊境的詩,以保衛邊防的士兵為抒情主體,把西南特有的神奇美麗的自然風物與人民戰士英勇豪邁的精神氣質融於一體,創造了清新而凝重的抒情風格,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激情。

《在北方》標誌著公劉創作最初的題材和詩情的拓展。詩集中出現的長城、黃河、天安門以及大上海的都市風景線,以富有縱深感的抒情形象,概括出當代中國人民建設新生活的情緒。意識到的歷史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呼喚,使公劉的詩清新中增添了雄渾,思想深度有明顯的增強。

1957年以後,公劉的創作活動基本中斷。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到來,復出的公劉開始了詩歌創作的新階段。先後出版長詩《尹靈芝》(1979)、詩集《白花·紅花》(1979)、《離離原上草》(1980)、《仙人掌》(1980)、《母親──長江》(1983)以及詩論集《詩與誠實》(1983)、《詩路跋涉》(1983)等。《仙人掌》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詩歌獎。公劉這個階段的詩,減弱了過去那種清遠的情趣,詩風轉向嚴峻深沉。以誠實的血淚、尖銳的鍼砭、希望的呼喊,凝聚著當代人民的愛憎。他以睿智的和理性的思考關注著時代的前進和人民的命運,題材多取自現實生活提出的課題。《星》、《哀詩魂》、《為靈魂辯護》、《沉思》、《刑場》、《讀羅中立油畫“父親”》、《乾陵秋風歌》等,均是此時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