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公元前53~前18)

[拼音]:zaitiexianiü

[英文]:rate of rediscount

商業銀行將已貼現未到期票據作抵押,向中央銀行借款時預扣的利率。如商業銀行用客戶貼現過的面值100萬元的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貼現,中央銀行接受這筆再貼現的票據時,假定商業銀行實際取得貼現額88萬元(貸款額),票據到期日為180天,則按月利率計算,其再貼

即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貼現回扣了2%。

作用

①作為中央銀行抑制貨幣供應量的三大傳統政策手段之一,較法定準備率、公開市場業務易於操作。再貼現率引起的波動程度又遠比法定準備率為小,因而各國中央銀行一般都經常調整再貼現率來控制貨幣供應量。

(2)作為一國基準利率,再貼現率制約和影響著全國的利率水平,其變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利率的變動,是其他利率賴以調整或變動的基礎。商業銀行之所以要進行再貼現,一般是由於商業銀行的資金髮生短缺。再貼現率低,商業銀行取得資金成本較低,市場利率就會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銀行的資金供給趨緊,市場利率可能上升。商業銀行業務中,票據貼現的比例很大,越是發達國家越是如此。

(3)作為商業銀行資金成本的參照標準,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是利率體系中貸款利率最低的一種。中央銀行規定的再貼現率左右商業銀行的籌資方向,實際上也就成為衡量商業銀行資金成本高低的標準之一。當一國發生通貨膨脹或由於其他原因需要緊縮貨幣供應時,中央銀行通過提高再貼現率來相應提高商業銀行供應資金的成本,亦即減少其決定信用規模的準備金,從而使商業銀行收縮其信貸規模以達到緊縮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如果一國經濟衰退或由於其他原因需要擴大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再貼現率以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從中央銀行借款,從而擴大放款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

特點

①短期性。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再貼現票據一般在3~6個月左右,最長不超過1年。

(2)官方性。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不同於市場利率隨供求變化而變化。

(3)標準性或示範性。再貼現率在利率體系中是基礎利率,其變動表示中央銀行正在採取的措施和經濟景氣的變化,有一種告示效應。

發展變化

再貼現率一出現便作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並且受到高度重視。20世紀20年代,在中央銀行開展信用調節業務的早期,再貼現率曾被視為最有效的政策,但由於是否進行再貼現的主動權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再貼現率的作用不是按照中央銀行的意志隨時發揮,使中央銀行一直處在被動的地位,因此各國對再貼現率政策的運用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銀行愈來愈重視作為一個參與者進入市場,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指導者來調節和引導市場,因而再貼現率逐漸讓位於公開市場業務這一政策手段而退居其次,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而且可行的巨集觀調節手段。許多國家對此仍充分重視,例如在英國,英格蘭銀行公佈的再貼現率稱為“銀行率”,它的變化對英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市場利率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另外,美國對運用這一手段也較為重視,再貼現率的變化也為數不少,而且影響較大。中國人民銀行1988年9月1日首次公佈再貼現率,比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低5~10%。由於發展的歷史不長,商業票據也不發達,再貼現率政策的效果還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