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虎村

[拼音]:Du Xunhe

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相傳杜牧在會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時,妾程氏有孕,為杜妻所逐,嫁長林鄉正杜筠而生荀鶴(周必大《二老堂詩話》及計有功《唐詩紀事》)。早年讀書於九華山,與顧雲、殷文圭等為友,17歲時已露頭角。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中間也曾旅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當黃巢起義軍席捲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後出山逢高員外》),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後山中作》)的生活。後遊大梁(今河南開封),獻《時世行》10首於朱溫,希望他省徭役,薄賦斂,不合溫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溫部下敬翔,勸說他“稍削古風,即可進身”,因此上頌德詩三十章取悅於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第八名進士(《鑑誡錄》)。得第後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覆三年(903),田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由於他晚節投靠朱溫,“壯志清名,中道而廢”(《鑑誡錄》),為時論所惋惜。

杜荀鶴一生以詩為業,自說“乍可百年無稱意,難教一日不吟詩”(《秋日閒居寄先達》)。登第時自編其詩為《唐風集》3卷,存詩300多首,都是律詩和絕句。

唐末詩歌,大致有三大流派:一是以豔麗著稱的溫李派,以韓偓為代表;二是以寒瘦苦吟為主的賈島派,以李洞等為代表;三是著重反映社會現實、民生疾苦,繼承元白新樂府衣缽的,以皮日休等為代表;自稱“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郊居即事投李給事》)的杜荀鶴、詩集中儲存的五律詩幾近130首,其中表現山林生活、寂靜境界的作品,基本上屬於賈島一派。他不是不能寫溫李風格的詩,列在《唐風集》卷首向來膾炙人口的《春宮怨》,被人說是“宮詞為唐第一”,並流傳諺語說:“杜詞三百首,惟在一聯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那種用宮女的不幸身世象徵自己懷才不遇的比興手法,顯示了作者藝術手腕的高超。然而杜荀鶴詩的主要成就,倒是為數不多的一些同情人民苦難與元白精神相通的作品。

杜荀鶴自稱“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又稱“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因此,他以《時世行》詩獻朱溫,和白居易寫諷諭詩“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目的,並無不同。《時世行》二首,一題作《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深刻地描繪了戰亂使農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難的畫面。《再經胡城縣》、《題所居村舍》,聲討了一群屠殺人民起家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鎮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詩人的筆下,再現了黃巢起義被鎮壓以後,藩鎮混戰年月裡,人民痛苦生活的悲慘世界。此外,如《蠶婦》、《傷硤石縣病叟》、《田翁》,反映了人民深受租稅剝削之苦,《雪》、《山中對雪有作》,形象地反映了階級對立的不平現象。

這類詩篇的寫法特點,不同於從元白到皮日休的新樂府。它運用律詩和絕句的形式而又不為聲律所束縛,精練地把內涵廣闊的境界壓縮在短幅之中,常用鮮明的對比和深透一層寫的手法,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語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也顯示了它能突破同時代華靡詩風,具有創新精神。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足見他的詩風在當時有一定影響。可是另一些評論家則譏斥為“鄙俚近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幕府燕閒錄》),“亦殊淺易”(翁方綱《石洲詩話》),是“晚唐之下者”,是“下淨優人口中語”(楊慎《升庵詩話》)。

《唐風集》通行有明汲古閣刊本。近人劉世珩輯《貴池先哲遺書》本,有補遺1卷。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即以劉刻本為底本,並據《全唐詩》加以補錄、校勘,編成《杜荀鶴詩》,與《聶夷中詩》合刊印行。又有清初席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題為《杜荀鶴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杜荀鶴文集》 3卷。事蹟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鑑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參考文章

杜荀鶴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