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永譽
[拼音]:gelunbiyaren
[英文]:Colombianos
南美哥倫比亞居民的總稱。約2709萬人(1982),絕大多數分佈在安第斯高原地區以及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沿岸。使用西班牙語,方言土語有180多種。95%以上的人信奉天主教,教會的影響很大,中學一般都掌握在教會手中;少數人信猶太教;部分印第安人還保留著傳統宗教信仰。
哥倫比亞於16世紀30年代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取名新格拉納達,1718年改為包括厄瓜多、巴拿馬和委內瑞拉在內的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19世紀初,掀起獨立鬥爭,1810年宣佈脫離西班牙統治,1819年獲得獨立,組成聯邦共和國,定名為“大哥倫比亞”。1829~1830年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相繼退出,遂於1831年改名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1886年正式定名為哥倫比亞共和國(1903年巴拿馬省成立獨立共和國)。
現代哥倫比亞人由印第安人、黑人及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國移民長期混合形成。目前,居民中印歐混血種人約佔50%,這部分居民居住在高原農業區,耕作方法以及服裝、器皿、飲食等均帶有明顯的印第安色彩。黑白混血種人約佔25%,其音樂、 舞蹈、 飲食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都保留著非洲的某些特點。白人約佔20%,多屬社會上層。黑人約佔4%,多是種植場、採金場工人及僱農和佃農。 印第安人約佔1%,內部分為眾多支系:奇布查人、金巴亞人、泰羅納人、加勒比人、圖卡諾人、瓜希沃人、維託託人等。在殖民地時期,印第安人慘遭奴役和屠殺。他們多屬奇布查語系和加勒比語系,分佈在中部、南部和東部的邊遠地帶。奇布查語系的印第安人約佔全國印第安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加勒比語系印第安人已所剩無幾,其文化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一般都比奇布查語系印第安人低,有些印第安人仍過著半定居的生活,從事刀耕火種、捕魚、狩獵和採集。
哥倫比亞現代居民主要從事農業,農作物有咖啡、稻穀、玉米、棉花、甘蔗、高粱、馬鈴薯、大麥、香蕉、菸草等。 農業發展緩慢,糧食不能自給。 工業以製糖、加工咖啡、紡織等輕工業為主。基礎工業中除採礦業外其他工業一般都比較薄弱。文化具有西班牙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相結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