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卡爾

[拼音]:Zhongguo gushan

[英文]:Ancient Chinese Fans

戰國楚墓中已有實物出土。漢代出現了紈扇,多為圓形,故亦名團扇。這種扇子一般用潔白的綾絹製成,扇面潔白、平滑,所以六朝、唐、宋時代的文人在紈扇題字作畫的很多。流傳到現在的宋人書畫,有不少是繪寫在紈扇面上的,後被揭下裱成冊頁。宋元名家如郭熙、馬遠、夏圭、易元吉等的一些小幅作品,原來都是紈扇面。

竹扇是用竹絲編制的,發源於秦漢時代,當時稱“箑”。三國時,曹植在《九華扇賦》中描寫的竹扇,是用細如牛尾的竹絲編成,有蜿蜒的蟠龍圖案,色調鮮豔。近年來竹扇在漢墓中已有出土。還有一種竹扇,是把一段竹管的四分之三部分劈成細絲,編成扇胎,正背兩面以絹裱糊,四分之一部分竹管保留完整,作為扇柄。扇面上多為工筆畫人物故事或山水花卉,是潮州的一種輕巧精緻的工藝品,稱“潮州扇”。

扇子中的另一大類是摺扇,又名聚頭扇。起源於日本或朝鮮,宋時傳入中國。江蘇省武進南宋墓出土的戧金花卉人物漆奩蓋上的仕女圖中已有持摺扇者。明永樂年間使用摺扇始成風氣,明中葉到清末,摺扇幾乎成為文士必攜之物,故流傳下來的實物很多,有各式竹骨或木骨的,有扇面為絹面、素紙面、泥金面、灑金面,其上或書,或畫。明代著名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四王、吳惲、揚州八怪、金陵八家等名家均有書扇畫扇之作傳世,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有較多的這類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