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章

[拼音]:huaji

中國古代織機名稱。即手工提花織機之簡稱。又名花樓機。中國很早就有手工提花法,西漢時已能用提花束綜控制上萬根經紗,經漢唐時期的發展,至宋元時期,手工織機已經走上定型化,宋人已使用提花機。元人薛景石的木工技術專著《梓人遺制》中所繪“華機子”圖,對織機每一零件的尺寸及其安裝位置都有規定。明代提花織機的結構更為完善,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繪有花機全圖,並對其結構作了詳細說明。花機全長一丈六尺,中間裝有調整經線開口位置的部件,即衢盤。其下垂吊衢腳,是使經線回覆原位的部件。衢腳以加水磨滑的竹棍製成,共一千八百根,今稱紋針。機上有花樓高高突起,是提花機上用人力按花紋樣稿控制經線起落的部件。龍袍織機花樓高達一丈五尺。織機的尾部用經軸卷絲。中部垂直置放的兩根疊助木,是用來繃緊經線的壓木。此外,還有樓門、澀木、老鴉翅、鐵鈴、眠木牛、稱莊等多種部件,十分複雜。花機適於織造複雜的大花紋織物。織作無花紋的素羅,或在軟紗上織小花紋時,用一人操作的小機(即腰機),而不用花機。使用花機需兩人合作,一人司織,一人“坐立花樓架木上”負責提花。

參考文章

棉花機械化微缽育苗技術經濟作物棉花機播的優點與缺點經濟作物宿根花卉的開花機制介紹觀賞園藝宿根花卉開花機制是怎樣的觀賞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