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
[拼音]:Cuishizhen
16世紀朝鮮語文學家。朝鮮忠清北道槐山人。1503年登科,官至同知中樞府事。主要職務是承文院提調,掌管外交方面的來往檔案,兼任講隸院教授,講授漢語,培養翻譯人才。畢生致力於語文研究、語文教學和翻譯實踐,對音韻學、文字學有很深的造詣。著作很多,有韻書、字書和漢、朝對譯的諺解類書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老乞大諺解》、《樸通事諺解》、《四聲通解》和《訓蒙字會》。《老乞大諺解》、《樸通事諺解》是當時朝鮮流傳很廣的兩本漢語教材,他用新創制的朝鮮文字──訓民正音對譯,並利用這一套拼音文字代替傳統的反切給漢字注音。1517年,編纂《四聲通解》(上、下卷),用朝鮮文給漢字注音釋義。1527年,著《訓蒙字會》,用朝鮮文對3360個常用漢字注音釋義。他的漢字注音和對漢字音的論述,比較全面而準確地反映了當時漢語語音演變的情況。在《訓蒙字會》凡例中,根據口語實際,對創造了半個多世紀的朝鮮文字提出改進方案,並重排了字母順序,第一次規定了字母的名稱。現代朝鮮文字母的名稱和排列順序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修訂的。這些著作對朝鮮文的普及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也是研究朝鮮語和漢語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